东京制造-19551970的新先锋艺术
东京制造:1955―1970的新先锋艺术 在当代艺术语境里,内地有后的“伤痕”、85以来的新潮,台湾则喜以“解严”为文艺转向的分界线。在欧美学界影响之下,德国和日本的现当代艺术习惯性地被戴上“战
1 11 第页共页 东京制造:1955―1970的新先锋艺术 在当代艺术语境里,内地有后的“伤痕”、85以来的新潮,台湾 则喜以“解严”为文艺转向的分界线。在欧美学界影响之下,德国和 日本的现当代艺术习惯性地被戴上“战后”的帽子,由二战为分界, 来讨论美术、电影、文学、戏剧等文化领域的新现象,仿佛一切都可 与“治疗”与“重建”沾上边儿。正在纽约MOMA举行的“东京 1955-1970:新先锋艺术”(Tokyo19551970:ANewAvant-Garde) 展览便是目前战后艺术讨论热潮中的一朵浪花,将东京视为前卫艺术 的孵化箱,明确的时间地点定位旨在召回“时代精神”和社会学式思 考,以此视角进行一场日本战后前卫艺术史梳理。其实,随便挑选其 中一个主题,都足以办一场研究性个展,但这个展览,有意做地毯式 搜索,跨越多个领域,试图为好奇者勾勒一幅可供想象的地图。 “日本当代艺术史是多么的年轻和令人忧虑,它被来自日本本土、 周边地区以及西方世界的三重力量所决定和形塑。”美国策展人亚历 山大・孟璐(AlexandraMunroe)曾一语道破日本当代艺术的展览态 势,无论在美国、日本,还是中国,对于日本战后艺术的讨论热度只 有升温未曾下降。几乎我们所有能想起来的日本当代艺术名人,无论 是森山大道或是村上隆,都一致被冠名为“战后艺术家”在世界各地 巡回展出。有人说,直至柏林墙倒塌、冷战解体,日本的前卫艺术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