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分析现状
创新能力研究现状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的背景。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过程呈现出了显著的区域化特征。全球化改变了对工业地理和区域经济的理解,全球的要素、资源和分布在不
创新能力研究现状 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的背景。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全 球化的趋势,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过程呈现出了显著的区域化特征。 全球化改变了对工业地理和区域经济的理解,全球的要素、资源和分 布在不同层次上迅速变化着,并越来越集聚于有个性的地区,而区域 的崛起也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从而也使得 经济全球化的区域特征更加显著。 在全球化经济中,不再以国家,而是按照区域的竞争力来进行, 企业的竞争能力不仅取决于其所在的国家环境,更主要的是其所在的 区域和地方环境。个性成为区域价值存在的依据,知识成为区域的主 要资产,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强劲动力,网络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载 体和发展模式,区域创新成为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域创 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参与者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技术创新的 能力和资源配置显示着区域竞争的优势。国际间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 竞争直接表现为创新的竞争,国内技术创新能力及创新体系能量的扩 散效应也己成为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决定因素和竞争成败的关 键。 2.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1996年,国内首次出现了“区域创新能力”这个词,有一些地 区进行了区域创新能力的调研,但是区域创新能力的理论研究还相当 薄弱。 (1)1996年6月—1997年5月,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和北京市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联合承担了1996年北京市软科学计划项目 “增强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创新能力调研”,并出版了专著《区 域创新—一中关村走向未来》。该书对中关村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现 状进行了调研,尤其对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源头的大学和科研院所 进行了调研。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中关村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 创新能力进行了理论剖析。该书运用网络理论解释中关村的区域创新, 为区域创新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中关村地区和中国高新技术 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论意义。 (2)2000年,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持了国家软科学研 究项目“区域创新创业能力与活力评估研究”。 (3)2000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武汉汽车工业大 学联合开展了区域创新创业能力与活力评估研究,重点是揭示省域经 济实力、对外对内开放程度、政府作用、金融活动、基础设施、投资 环境、管理水平、科技开发能力、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社会文化传 统等经济、科技、社会因素和省域创新创业能力及经济活力的内在联 系;建立省域创新创业能力和经济活力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