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8)(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四首词。.品味语言,体味词的韵律美、意境美。.理解作品内涵,把握作者在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四首词。 2 .品味语言,体味词的韵律美、意境美。 3 理解作品内涵,把握作者在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 4 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 【过程与方法】 1 .反复诵读,掌握节奏、停顿和语气,感受词的音韵美。 2 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 3 抓住重点词句,赏析本文的语言。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作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从整体上把握词的内容,感受其中的意蕴。体会作者的情感。 :(1)(2) 2 难点:提高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 .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步骤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 (1037—1101), 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在诗、词、文、书、 画上均为卓然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在 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之一。 苏轼在熙宁七年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 (1074) 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爱国心切、

腾讯文库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