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教学设计(略)
“主动——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教学预案《中位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04-105页内容及相关练习。课时数:1课时执教人:李春梅上课班级:五(1)班上课地
“主动——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教学预案 《中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04-105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上课班 课时数:1课时 执教人:李春梅 级:五 上课地点:五(1)班教室 (1)班 教材解读: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平均数(主要是指算术平均数),知道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它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教科书在引入中位数时,就以平均数为参照物,说明当一组数据中有 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代表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就比平均数更合适。这样编排,不但新旧知识过渡自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清晰地阐明了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即中位数在数值大小上处于一组数据的最中间,主要 反映了统计数据的中等水平,并且不受偏大或偏小等极端数据的影响,对人们了解事物发展的中等水平很有帮助。 教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位数学习的必要性。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 学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中位数的认识计算过程,体验合作探讨,理解认识的学习方法,全面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统计观 目 念。 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位数的学习,体会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教学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 重难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所要分析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教学具准 备 多媒体课件、问题生成单. 问题生成单 我 1、求下面这组数据的平均数。6、6、7、8、11、18、20 知 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就是用这组数据的( )÷( )。 道 (一)自学阅读教材105页例4、完成下面问题.106页例5 1、观察下表,获取信息. 我 姓名 李明 陈东 刘云 马刚 王明 张炎 赵丽 会 成绩/米 36.8 34.7 25.8 24.7 24.6 24.1 23.2 学 2、算出掷得最近的同学和最远的同学相差多少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