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时间管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 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要转变学生单 ,, 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发展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际 ,,,ﻫ 的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就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 美国学者汉耐尔对中学物理课的课堂师生互动时间做过相关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他认为为 ,1/4[, 了使课堂提问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将 的教学时间用于课堂提问。1]也就是说在 451, 分钟的课堂中至少有 1分钟的时间应该作为师生互动时间这里的互动包括教师提 90, 问、学生回答以及教师的反馈。 20世纪 年代后期我国学者郭道胜和袁致伟通过黄金 ,: 27∶18 分割规律来研究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结果表明课堂教学黄金分割时间为或 28∶17,, 1 即教师讲解不超过半个小时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时间为8或17分钟。 [2] ,:, 通过以上两个试验我们可以从中获取这样的信息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要注意合理地分配 , 即教师需注意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学习时间的比例分配。但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仍 ,, 固守于传统狭隘的课堂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就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 , 因而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 ,“”,, 目前仍有不少学校热衷于进行全天候的上课、补课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繁重从而使制度 ,, 化教学时间不断膨胀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过分缩减其结果必然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损害。有些 ,, 教师虽能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价值在教学中留出时间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但却把 “”“”,,, 学生的自流当作自主对学生的学习不作指导、不提要求更没有及时检查和反馈很少 , 注意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调控学习和提高时间管理能力这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 因此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课堂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 教学时间的统一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结合起来加强学生自我调控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质 , 量从而使有限的教学时间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 3.ﻫ 课堂教学时间的流失 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和促进 ,: 者他们所持的时间观念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有效实施。有关学者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学效 =/×100%,,, 率有效教学时间总教学时间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有效教学时间越多教学效率就 ,,, 越高反之教学效率就越低。增加有效教学时间需要强化教学时间意识杜绝教学时间的流失。 ,,:ﻫ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的因素造成了教学时间的大量流失具体表现如下 ()ﻫ , 1教学时间在教师烦琐的讲解分析中流失了 有的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 1/ 3

腾讯文库课堂时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