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音见证 瑜伽(精选)
从无神论到瑜伽大师到基督徒:张佳音如何走出迷宫引子 1976年9月16日,香港启德机场的接机处,出现了一个身穿黄袍的少女。她肩披长发,架著太阳镜,脚踏凉鞋,手提满袋祭神器具。这个少女似幽灵
从无神论到瑜伽大师到基督徒:张佳音如何走出迷宫 引子 1976916 年月日,香港启德机场的接机处,出现了一个身穿黄袍的少女。她肩披长发,架著太 阳镜,脚踏凉鞋,手提满袋祭神器具。这个少女似幽灵般缓步移向人群中,她的家人差点辨认不出 眼前这个木讷阴郁的印度瑜伽修习者,原来就是他们那个远赴美国留学多时,一向活泼时尚的女儿 ┅┅ 她变得沉默寡言,却坚持要去印度避世修行,甚至愿意削发为尼,终身修道。没有人能阻止她 ┅┅ 然而,今天的她,不但没有到深山遁隐,却活跃于人群中间传道,所传的竟不是她昔日那些神 秘玄妙的打坐经验,而是她自己素所鄙弃的基督十字架救恩。究竟是什么力量叫她改变?是什么吸 . 引叫她终身传扬基督?以下是她个人真诚的自白 我的见证 “ 圣经记载了耶稣基督向全人类所作的一个惊人的宣告: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著我, ”14:6 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这是什么话?如此独裁、自大、专横,是昔日的我所无法 接受的。我一向认为每个宗教都是劝人为善的,条条大路都可以通到罗马,用不著一定要信耶稣嘛。 ! 特别是我们中国人,有我们自己所拜的神,不是一样很好吗?何故要信奉洋教呢! 一、 童年时期:满天神佛 我生长于一个拜菩萨气氛极浓厚的家庭。母亲在年轻时已发过毒誓皈依了先天道,得法号李果 英,曾有志于终身念经修道。适逢抗日时代,战乱频临。母亲自下嫁家父后,旋抵港定居,生下四 儿四女。我自幼见她甚是虔诚,家中菩萨琳琅满目,日日香火鼎盛、晚晚红灯普照。除供奉祖先、 天神、天后、土地、灶君等诸神外,家人还特别供奉黄大仙及地主财神。因为黄大仙灵签有求必应, 曾指点过我们不少迷津;其神茶也曾医治过我幼时的疾疹。至于地主,则是家父赌狗赌马时的靠山, 所以他悉心用红泥自造一座地主神翁,贴满红布吉语,盼望从此横财就手、财源广进。可惜多年来 输多赢少,弄得家境一贫如洗。长兄自幼好研掌相命理,什么中西星相、鬼谷子神算,皆一一钻研; 什么道家吐纳炼丹、长生养命之术,无不修习;什么鬼神佛道,无不膜拜,唯恐事奉不周,使家宅 不宁、身心不安。大弟则喜联群结队,游荡街头,不学无术,打打杀杀,学来一身神功,上得齐天 大圣为师,乩童时刀枪不入、香火不伤,许多时在家中上坛,大开金眼时,得见满屋神灵;大开金 口时,又讲得一口流利的北京方言,状似猴子;跳来跃去而不会撞跌,使我们大开眼界。渐渐地, 见他越来越疲乏,不停绕圈跳跃,无法停止。真想上前去帮助他,但又怕触犯神灵,便只有不了了 之。就这样看见他的生活每况愈下,终于一蹶不振。唯盼神灵庇佑,使他吉人天相吧! 家中除了母亲、父亲、大哥及大弟有较特出之宗教行径外,其他各人也随父母拜菩萨,按中国人传 统拜神习尚,因循地过日子,对任何宗教并无特别兴趣。只是回顾这段童年时期,总括来说有以下 “ 两事令我十分困惑。第一,就是日日吵架;第二,就是夜夜鬼魇。虽然一家人亲如骨肉,也算十分神 ” 心,照理本该蒙诸神众佛保佑,使上下和睦,出入平安。然而在这二十多年来,家人常因一些小事 就争吵不休,亲人变仇人,以憎恨取代相爱,冷漠取代温暖。真是家不似家,何其可悲 为什么一个供奉如此众多菩萨的家庭仍得不到菩萨赐福,没有家庭温暖?!更令人费解的,就 “” 是夜阑人静后,家里时常发生一些被鬼压的事。有时听到父亲在床上挣扎纠缠,然后破口大骂的 声音;有时又看见弟妹恐惧颤抖,缩作一团之状。醒来时便道出昨晚可怕的经历,吓得我们甚至不 敢上厕所。究竟这些经历是出于心理作用,还是真有其事?终于在小学六年级的一个晚上,我开始 亲自体验到确有此事,而且有被压得透不过气来的感觉,耳边听到一连串恐吓的说话。我用力挣扎, 心中呼喊全屋的神灵相助,但仍无效。直至父亲醒来开灯,我才能坐起来大哭。父母都齐来安慰, 说可能是移动过神台家具,神灵不安,才会如此,又说我所遭遇的,是司空见惯的事,不用大惊小 怪。于是随手便拿出一条黄大仙灵符给我戴上压惊。可是我仍不断有这些类似的经历,使我十分恐 “”“” 惧。家中没有一人敢说这些是鬼,只解释说是我时运低罢了。 究竟这些是什么?若是神灵,怎会如此叫人受苦?若是邪魔,怎敢来搅扰这个满屋菩萨的家庭? ┅┅ 我心里的这些问题,都像石沉大海似的,总找不到答案。终于只能搁置一旁,暂且不理。 二、少年时期:勿讲耶稣 为了争取更好的求学机会,父亲把我送进了九龙塘的一所基督教学校里念书。从小学到中学, 这所学府都充满著浓烈的宗教气氛。除了每周有圣经课及早会外,还有每年学期完结之前的叁日布 “” 道大会。只是那时天性爱玩的我,什么也没听进去,他们开口要讲耶稣,我就闷得呼呼入睡。那 些日子就这样胡里胡涂地过去了。后来又因成绩欠佳,转到又一村一所天主教修女中学去念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