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讲稿-生命的自觉与教师的实践智慧

培训讲稿                ——生命的自觉与教师的实践智慧  引言:老师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幅心灵的眼镜,我们都是戴着这副心灵的眼镜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看待教育,因此我们看到的世界看到的

培训讲稿 —— 生命的自觉与教师的实践智慧 引言:老师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幅心灵的眼镜,我们都是戴着这副心灵的眼镜来看待 世界,看待人生,看待教育,因此我们看到的世界看到的人生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我们 只有一幅心灵的眼镜,我们看到的人生看到的世界一定是狭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打造心灵 的眼镜。而学习,就是改造我们原有的心灵眼镜,改变我们看世界看人生看教育的方式。 今天,我要跟老师交流的主题是《生命的自觉与教师的实践智慧》 —— 生命自觉就是生命的价值取向。一个人不同的生命价值取向,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想先用三个故事来说说,为什么我们要讲生命的自觉: 第一个故事,出自于《于丹论语心得》。她说,是一个宗教改革家青年时代的一个小故 事,这个故事改变了他的一生: 他说:有一天他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汗流浃背地搬砖。 他去问第一个人说,你在干什么呢? —— 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告诉他,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吗? 他去问第二个人,你在干什么呢?这个人的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先把手里的 砖码齐,看了看说,我在砌堵墙啊。 后来他又去问第三个人。那个人脸上一直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抬头 擦了一把汗,很骄傲地跟这个人说,你是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啊! 这三个人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们给出来的解读却是三个层次: 第一种人的态度称之为悲观主义的态度。他可以把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看作是生活 强加给的一份苦役,他关注的是当下的辛苦,当然这也是确实存在的。 第二种人的态度称之为职业主义的态度。他知道自己在砌一堵墙,这堵墙是一个局部成品, 他知道要对得起今天的岗位,要对得起他的一份薪水、一个职务,所以他的态度是不低于职 业化的底线。但是他没有更高的追求。 而第三种人的态度称之为理想主义的态度。也就是说,他看到眼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滴 汗,他都知道这是在通往一座圣殿。他知道,他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他的付出一定会 得到最终的成全。因为有了这个教堂梦想的笼罩,也成就了这样一个超出平凡的个体。 “” 这个故事其实是告诉我们生命的取向不一样,人生的价值就不一样。 像暑假培训,如果你抱着一种花钱买罪受的心态坐在这里,那么你就是在服苦役,这几 天你会过得很不自在很痛苦。如果你抱着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坐在这里,也许你多多少 少就会有点收获。这就是你带着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坐在这里,你就会收获不同的结果。 第二个故事:一个企业招聘总裁助理。有清华、北大的两位优秀的毕业生来应聘。老总 “” 问北大的毕业生:你希望要什么? 北大毕业生提了一连串的要求:有没有底薪?有没有三险?有没有房补?车补有吗?有 没有话补等等,最后,老总不耐烦了。 轮到这位清华的毕业生面试了,老总也问了他同样的问题,你希望要什么? 知道这位学生怎么回答的吗?他说,我来这里能学到东西,我的待遇取决于我所做贡献 的大小。 结果可想而知,北大毕业生被淘汰了。几年后,这位清华大学生成为本公司最年轻的副 总。 生命价值取向,决定我们这辈子能走多远。 250 第三个故事:日本的松下公司,创办时制订了年的发展规划。他们说,松下公司

腾讯文库培训讲稿-生命的自觉与教师的实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