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回归教材重难点0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形成__先秦
回归教材重难点01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形成——先秦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基时期,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回归教材重难点0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形成——先秦 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基时期,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 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 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通过了解春秋战 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 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最终形成的核心素养要求是把握先秦(远古时期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 期。这一时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过程,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 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初步奠定,华夏文化认同形成。 本考点是高考五星高频考点,2020年-2022年高考全国卷和地方卷均在第1题进行考查. 1.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 ①多元:起源多元;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②一体:各文化区域相互交融,呈现出中原核心的发展方向; 2.中国古代早期(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血缘与政治结合,家国一体; ②借助神权强化王权; ③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④等级严格; 3.夏商西周的阶段特征。 政治:权力尚未高度集中,各诸侯国有相对独立性,依靠神权和血缘关系强化王权维护统治 秩序;具有贵族政治、血缘政治的特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结构;等级森严,严格 的政治隶属关系;家国一体; 经济:生产力水平落后,处于铜石并用阶段;集体劳作;工商食官。 文化:文字出现并发展;夏商形成“天命”观念,周人意识到“天命靡常”,提出“明德” “慎罚”“保民”思想(人伦秩序),为以后儒家思想形成奠定基础;学在官府。 4.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春秋战国:总体:社会大变革,社会转型 政治:王室衰微分裂割据诸侯混战;分封宗法崩溃,改革变法成为潮流;权力由分散走向集 中,专制集权制度开始建立;官僚体制开始取代贵族体制,任亲转向任贤;士阶层地位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