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金属材料(第二课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第二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 化学与材料的发展课题2 金属材料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课堂练习]1、铜制品上的铝质铆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第二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课题2金属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1、铜制品上的铝质铆钉,在潮湿空气中易腐蚀的原因可描述为 A.形成原电池时铝作负极B.形成原电池时铜作负极 C.形成原电池时,电流由铝经导线流向铜D.铝铆钉发生了化学腐蚀 2.2000年5月,保利集团在香港拍卖会上花费3000多万港币购回在火烧圆明园时流失 的国宝:铜铸的牛首、猴首和虎首.普通铜器时间稍久容易出现铜绿,其主要成分是[Cu(OH) 2 CO].这三件1760年铜铸的国宝在240年后看上去仍然熠熠生辉不生锈,下列对其原因的分 23 析,最可能的是 A.它们的表面都电镀上一层耐腐蚀的黄金 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它们表面的铜绿被酸雨溶解洗去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小,因此不易被氧化 D.它们是含一定比例的金、银、锡、锌的铜合金 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镀锡的铁片表面破损后,比未镀锡的铁腐蚀更快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4.在铁的吸氧腐蚀中,发生还原反应的那个电极上进行的电极反应是 -+ A.2HO+O+4e=4OHB.2H+2e=H↑ 22 2 2+ C.4OH--4e=2HO+O↑D.Fe-2e=Fe 22

腾讯文库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