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企业质量管理效果的三大瓶颈
制约企业质量管理效果的三大瓶颈质量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国许多企业,为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企业竞争力,也不余遗力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80年代学日本,实践QC小组模式,90年代学美国
制约企业质量管理效果的三大瓶颈 质量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国许多企业,为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企 80QC 业竞争力,也不余遗力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年代学日本,实践小组模式, 90QC 年代学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但在日本,质量管理可以通过小组成 “”PPM 为企业内一种全民的自觉行为;在美国,质量管理可以由较早的质量目标再到如今 6δ 的管理,成为企业内一种对卓越持续追求的内在精神。回顾我们自己的学习成果却不尽 QC 如人意,小组已鲜有企业还在实践,质量管理体系呢?在部分企业内成为认证公司一年 一度的审查会,和写在纸上的一堆文件:质量大纲、质量程序文件和质量操作手册,执行力 不够,实际效果也不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纵观我国的企业管理现状,质量管理 效果的改善面临着三大瓶颈。 瓶颈一:质量业绩管理体系残缺,质量管理的内驱力不足 ——ISO9000 在我国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常常仅有质量管理组织体系系列的 各类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即属此类。此内容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各相关主体(领导、部门及员 工)在质量管理中的权责分工体系、质量管理的流程体系和质量管理操作细则。这三部分内 容,反映在质量认证体系文件中,对应的是质量管理大纲、质量管理程序文件和质量管理操 作手册。 而对各相关主体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业绩类型、评价标准、评价程序、评价方法、评价 结果的经济处理和非经济处理等业绩管理方面的内容,则缺乏相应系统化的配套制定,结果, 因缺乏足够的内驱力,使得经过认证的、本来很科学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实际上也很难真 正运行起来。 “” 如果把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比喻成质量管理的硬件,则质量业绩管理体系就是相应的 “”“” 软件,没有该软件的驱动,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这个硬件就只能是空壳子。现在,我国很 多企业都很重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纷纷请有关公司进行质量体系的认证,但对质量 业绩管理体系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以致于这些企业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没能发挥其应有的 功能。 瓶颈二:质量改进活动体系不健全,质量管理的提升作用不强 我国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质量业绩管理体系残缺,而且,质量改进活动体 系也很不健全。质量改进活动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在全部质量管理活动 QC 中,是质量管理最为鲜活和丰富的领域,日本的小组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形形色色的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