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微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微观部分)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①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微观部分)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①需求: 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 品数量减少;相反,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增加。即消 费者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这一规律称为需求规律。 ②供给: 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S Q=f(p) 供给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规律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 ; 数量增加相反,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减少。即生产 者的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这一规律称为供给规律。 ③均衡: 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 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④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 需求数量(供给数量)的变动。 需求(供给)的变动: 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 需求数量(供给数量)的变动。 ⑤供给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 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⑥经济理论: 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 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 经济模型: 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内生变量: 指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 指由经济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静态分析: 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 比较静态分析: 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 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动态分析: 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 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引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⑦弹性: 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具体的说,表示一个经济变量有百分 之一的变动,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供给)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 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 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的百分比。 ⑧交叉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 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

腾讯文库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微观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