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易考大题一
高一地理必修二(易考大题一)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1.20世纪成为人口增加的快速时期,其因素涉及[3+1]☆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运用和改造的范畴不停扩大☆对多种灾害和
高一地理必修二(易考大题一)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20[3+1] 世纪成为人口增加的快速时期,其因素涉及 ☆ 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 ☆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运用和改造的范畴不停扩大 ☆ 对多种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停提高 → 使人类对自然环境运用与适应性不停增强,使全球人口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 2.[3+1]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加速度快的因素 ☆☆ ☆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 人口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加很快 3.[3] 人口增加模式及特点 ☆ 原始型:特点: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加率低 ☆ 传统型:特点: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加率高 ☆ 当代型:特点: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加率低 4.[2] 国际人口迁移的两个阶段及人口特点 ☆19 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国际人口迁移体现出新的特点: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 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5. 国际人口迁移实例 时期 方向 特点及因素 15-16 世纪 → 欧洲美洲、大洋洲 7000 人口多(多万),殖民主义扩张 二战后 → 拉美美国、加拿大、欧洲 → 发展中发达;定居少,短期移民增多 2070 世纪年代 迁入西亚、北非 石油输出国招募大批外籍工人 6.[3] 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 古代:自北向南,战争和自然灾害 ☆80 从新中国成立至年代中期,国内人口迁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重要由东部向内 地、边疆和西部迁移,东部农村人口向东北、西北农村迁移 ☆80 年代中期以来,受改革开放政策影响迁移,流向从内陆向沿海,由中西部向东部,由 “” 山区向平原、由贫困向发达地区迁移(以自发的民工潮为例) 7.[3] 人口迁移的作用 ☆☆ ☆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增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 区差别 8.[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 最重要 ☆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拓展: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生态环境、国家政策、社 会变革) ☆ 个人需要、个人动机: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9.[4] 美国的人口迁移 ☆19 第一次在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大量人口西移 ☆1920 第二次在世纪与世纪之交:工业化和都市化发展,大量乡村人口流入都市 ☆2020-60 第三次在世纪年代:农业危机,自然灾害使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