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文大藏经不同特点比较研究
汉、藏文《大藏经》不同特点比较研究引言《大藏经》的“藏”是容纳、收藏之意,它是一部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具影响力的佛教典籍丛书,其内容除佛教的教规、教律、疏论外,还包括哲学、历史、语言、艺术、天文、历算、医
汉、藏文《大藏经》不同特点比较研究 引言 “” 《大藏经》的藏是容纳、收藏之意,它是一部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具影响力的佛教典籍 丛书,其内容除佛教的教规、教律、疏论外,还包括哲学、历史、语言、艺术、天文、历 算、医学等内容。佛教虽发源于印度,佛教典籍也最先从印度传播出来,但时至今日,印 度的佛教典籍已基本消亡,现存《大藏经》主要有汉文、藏文和巴利文三大语种,除此外 还有蒙文、满文等语种,但存世量都甚少。我国的汉、藏文《大藏经》无论在典籍数量, 还是覆盖面、完整度方面都是独树一帜。汉、藏文《大藏经》的发展史、版本、编目方 法、主要内容都有所不同,各具特色,但它们之间又存在关联的地方,我们通过对比可以 找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以便在未来发展中取长补短。 1 、汉、藏文《大藏经》发展史比较 1.1 佛经目录基本成型时间对比 6 大约在公元前世纪,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了佛教,在他圆寂后的几百年间,佛教开始从 印度向周边地区传播,通过南北两个方向传入我国内地,南路传至广州、云南、四川,后 [1] 往来于长江下游地区,北路则是经由西域丝绸之路传入内地。关于佛教传入内地的时间 [2] 历来争论不休,较为统一的说法认为是在两汉之交的公元元年前后。在藏区,学术界普 7 遍认为,佛教于公元世纪中叶的松赞干布时期才正式传入西藏,也有学者认为佛教最早 5 传入西藏始于公元世纪左右。事实上,一种宗教思想或信仰必定经过漫长的传播过程, 并不会是突如其来、一蹴而就的,可以明确的是,佛教传入汉区要比藏区早。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同时,佛经也一并传入中国内地,此时的佛经处于写本时期。在佛教 最初传入中国的几百年间,它并没有大规模地被社会认同,它经历了一段中国化的过程。 佛教最初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神秘道术,并没有受到上层的认可和推崇,它只在少数人中传 播。到了东晋时期,释道安倡导般若思想,巧妙地把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的道、儒文化融 374 合在一起,使佛教思想适应了国情,为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释道安约于公元年 间,编写了《综理众经目录》一书,简称《经录》,该书虽早已佚失,但从另一以此为蓝 : 本再加以增补的《出三藏记集》书可以略窥其主要内容。该书内容分类为撰出经律论录、 异出经录、古异经录、失译经录、凉土异经录、关中异经录、疑经录、注经及杂经志录等 639886[3] 八部分,共收佛典部卷。《经录》被认为是我国最早之佛经目录,它为后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