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产生》1
课题: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 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2. 学习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3. 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
课题: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1. 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2. 学习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 3. 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 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5. 学会通过观察搜集第一手的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材料: 食品保鲜袋、钢尺、橡皮筋(塑料琴)、音叉、小鼓、小镲、塑料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问题生成。 1、(播放《幸福拍手歌》)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做动作,放松学生心情。 2、让学生讨论在歌曲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3、播放各类声音的录音,让学生辨别是什么声音。 过渡语:关于声音,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呢? (板书课题) 声音的产生 二、动手实验、探究新知 (一) 制造声音、作出假想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保鲜袋,问:你能想各种办法使一只食品保鲜 袋发出声音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