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辅修制度的现状与思考
北京大学辅修制度的现状与思考 一、辅修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我国许多高校对本科教育的体制和模式等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改方针已被我国
北京大学辅修制度的现状与思考 一、辅修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我国许多高校对本科教育的体制和模式等都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 流培养”的教改方针已被我国高校普遍接受,许多高校基于此方针进 行了一系列改革。北京大学也采取了多种方式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 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比方,实行学分制、为学生开设通选课和主干 基础课、倡导学生跨院系选修、实行主辅修制、开设双学位课程等 方式都被有选择、有侧重地采用。其中,实行主辅修制度被认为是培 养跨学科人才的有效途径。 所谓主辅修制度,就是指积极引导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定向选 修另一专业的课程,并把另一专业作为辅修专业。修读辅修专业的学 生在满足其所在院系毕业和学位要求的前提下,到达辅修学分要求 的,可颁发辅修证书,并在学籍档案中注明。 主辅修制度对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培养具有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利于学生 在毕业时有更多的择业机会,在就业市场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很多 用人单位把修读辅修专业和双学位的学生作为复合型人才看待,增强 了这些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北京大学的主辅修制度为学生 学习另一专业提供了制度和教学上的保障。 二、现状及分析 在对北京大学四年级毕业班学生的一次调查中,笔者发现:因入学时 的专业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或非自愿性,有4011%的学生对自己所 学的专业不感兴趣,产生过换专业的念头,但只有719%的学生付诸行 动。其原因是:一方面从制度上来说,学校和各院系每年对转系、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