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辅修制度的现状与思考

北京大学辅修制度的现状与思考 一、辅修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我国许多高校对本科教育的体制和模式等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改方针已被我国

北京大学辅修制度的现状与思考 一、辅修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我国许多高校对本科教育的体制和模式等都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 流培养”的教改方针已被我国高校普遍接受,许多高校基于此方针进 行了一系列改革。北京大学也采取了多种方式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 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比方,实行学分制、为学生开设通选课和主干 基础课、倡导学生跨院系选修、实行主辅修制、开设双学位课程等 方式都被有选择、有侧重地采用。其中,实行主辅修制度被认为是培 养跨学科人才的有效途径。 所谓主辅修制度,就是指积极引导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定向选 修另一专业的课程,并把另一专业作为辅修专业。修读辅修专业的学 生在满足其所在院系毕业和学位要求的前提下,到达辅修学分要求 的,可颁发辅修证书,并在学籍档案中注明。 主辅修制度对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培养具有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利于学生 在毕业时有更多的择业机会,在就业市场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很多 用人单位把修读辅修专业和双学位的学生作为复合型人才看待,增强 了这些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北京大学的主辅修制度为学生 学习另一专业提供了制度和教学上的保障。 二、现状及分析 在对北京大学四年级毕业班学生的一次调查中,笔者发现:因入学时 的专业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或非自愿性,有4011%的学生对自己所 学的专业不感兴趣,产生过换专业的念头,但只有719%的学生付诸行 动。其原因是:一方面从制度上来说,学校和各院系每年对转系、转

腾讯文库北京大学辅修制度的现状与思考
腾讯文库腾讯文库
search
课件
教案
试卷
日记
论文
读后感
中考
高考
考研
雅思
托福
行测
申论
面试攻略
AI
大数据
新媒体
登记表
合同
协议
委托
美食
司法考试
求职招聘
工作汇报
入职培训
实习报告
思想汇报
调研报告
旅游攻略
读书笔记
立享超值文库资源包
我的资料库

file北京大学辅修制度的现状与思考付费本文由贤阅文档提供

编辑文档编辑文档
北京大学辅修制度的现状与思考一、辅修的基本内涵及意义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我国许多高校对本科教育的体制和模式等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改方针已被我国高校普遍接受,许多高校基于此方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北京大学也采取了多种方式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比方,实行学分制、为学生开设通选课和主干基础课、倡导学生跨院系选修、实行主辅修制、开设双学位课程等方式都被有选择、有侧重地采用。其中,实行主辅修制度被认为是培养跨学科人才的有效途径。所谓主辅修制度,就是指积极引导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定向选修另一专业的课程,并把另一专业作为辅修专业。修读辅修专业的学生在满足其所在院系毕业和学位要求的前提下,到达辅修学分要求的,可颁发辅修证书,并在学籍档案中注明。主辅修制度对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具有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利于学生在毕业时有更多的择业机会,在就业市场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很多用人单位把修读辅修专业和双学位的学生作为复合型人才看待,增强了这些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北京大学的主辅修制度为学生学习另一专业提供了制度和教学上的保障。二、现状及分析在对北京大学四年级毕业班学生的一次调查中,笔者发现:因入学时的专业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或非自愿性,有4011%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产生过换专业的念头,但只有719%的学生付诸行动。其原因是:一方面从制度上来说,学校和各院系每年对转系、转
专业的学生比例有较严格的控制,另一方面那么是因为学生自己通过辅修喜欢的专业或读双学位课程解决了问题。这种方式既不需要打破原有的教育体制,也能缓解学生对主修专业不感兴趣的矛盾,使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自由。笔者认为,在目前制度制约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个解决的方法。但调查也说明:仍有3015%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提供的辅修专业种类不够丰富,数量也不是很多,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而且学生对实施效果也不太满意。目前,北京大学开设的辅修专业主要有哲学专业、行政管理学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心理学专业、物理学专业、经济学专业、艺术学专业、图书馆专业、科技信息(情报学)专业、德语专业、法语专业和西班牙语专业。其中,修读计算机软件、经济学和语言专业的偏多。可见,学生选择辅修专业时更多的还是出于就业的考虑。尽管主辅修制度对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学生对辅修专业的教学质量比拟失望。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1)学校对主辅修制度还没有形成科学、规范化的管理,缺乏对制度的研究和监控。(2)有些院系对主辅修制度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害怕主辅修制度的实行会影响自己的学系和专业利益,也害怕学生因辅修其他专业影响主修专业的学习。此外,有些热门专业因自己生源比拟多而不愿再开设辅修专业,有些冷门专业害怕生源丢失而限制学生辅修其他专业。有些院系还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辅修专业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高辅修费成为辅修专业开设的前提。但高辅修费并没带来高教学质量,学生对此不太满意。(3)有些教师对辅修专业的开设目标也不是很明确,认为辅修专业是
查看剩余全文
复制全文
复制全文
全屏阅读
全屏阅读
下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