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 晏子治东阿

第十八课 晏子治东阿每课一背过勤政楼 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赏读勤政

第十八课 晏子治东阿 每课一背 过勤政楼 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赏读 勤政楼原是唐玄宗用来处理朝政、举行国家重大典礼的地方,建于开元八年(720), 位于长安城兴庆宫的西南角,西面题曰“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曰“勤政务本之楼”。 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唐玄宗为庆贺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定这一天为千 酺 秋节,布告天下。并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舞于勤政楼下,又于楼中赐宴设,千秋节也 就成了一年一度的佳节。然而由于玄宗晚年“勤政务本”早成空话,到安史之乱爆发,只得 被迫退位,唐王朝江河日下,千秋节也随之徒有虚名了,甚至连当年作为赠送礼物的承露丝 囊也见不到了。诗的第一句说佳节空在,是总论,第二句说丝囊已无,则是抓住了“承露囊” 这个千秋节最有代表性的物品来进一步补衬,使得“名空在”三字具体着实了。 诗的后两句写诗人移情于景,感昔伤今。这两句诗从表面看,写的是景,是“勤政楼” 的实景,但细细体味,就会感到这十四个字,字字都饱蘸了诗人感昔伤今的真实情感,慨叹 曾经百戏杂陈的楼前,经过一个世纪的巨大变化,竟变得如此凋零破败。 这首诗是诗人在极度感伤之下写成的,全诗却不着一个“悲”字。从诗的整体看,诗人主要 采用明赋暗比的方法。前两句写的是今日之衰,实际上使人缅怀的是当年之盛;后两句写的 是今日紫苔之盛,实际上使人愈加感到“勤政楼”今日之衰。一衰一盛,一盛一衰,对比鲜 明,文气跌宕有致,读来回味无穷。 基础训练 1( ) .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nà pián .东阿(ē)少内()便()事 Byànpō h .晏()子陂()池乞骸(é)骨 Cyuàn shŭ y .说苑()数()之曰参与(ù) Dl liǎn zhŭ .货赂(ù)赋敛()属()托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景公召而数之曰述说 B() .并曾赋敛曾经 C() .便事左右逢迎讨好,玩弄手段 D() .寡人无复与焉结交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B .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CD .再拜便辟.避贤者之路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于是明年上计 B .仓库少内 C .以利贫民 D .属托不行 5( ) .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腾讯文库第十八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