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浅议我国东北平原民歌的相同特色
浅议我国东北平原民歌的相同特色本文所指的中国东北部平原指的是处于黄河下游,包括冀(河北)、鲁(山东)、辽(辽宁)、吉(吉林)、黑(黑龙江)大部,豫(河南)东北及苏(江苏)北徐州等大片区域。这片区域背山
浅议我国东北平原民歌的相同特色 本文所指的中国东北部平原指的是处于黄河下游,包括冀(河北)、鲁(山东)、辽 (辽宁)、吉(吉林)、黑(黑龙江)大部,豫(河南)东北及苏(江苏)北徐州等大片区 域。这片区域背山面海,西部以太行山、大兴安岭为限,东至渤海、黄海沿岸, 山海之间,即是著名的华北、东北两大平原。华北平原系黄河、海河冲击而成, 海拔仅在50米以下l东北平原分南、中、北三部分,即辽河平原、松辽平原和 松嫩平原。这里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城镇经济繁荣,农、林、 牧、渔兼备,自古就是中国的战略要地,同时也为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优 越而充分的条件。 据考古界考证,东北部平原南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四、五 万年前,这里便有了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并开始了他们创造性的劳动。之 后,历经旧石器时期、中石器时期而过渡到新石器时期。在后一时期(公元前 5o00一公元前3000),东北部平原经历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前后 相续的三个阶段。它们作为我国东部文化的光辉代表,具有一系列突出的地域特 征。而且,愈往后,其扩散面愈大,由豫东一带开始,形成一个扇形文化板块, 其北端至东北,南端至淮河,与我们所界定的东北部平原区域大体相近。当时, 这里居住着许多不同的部落,史学界统称为“东夷人”。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也 被称为东夷文化。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性文化类型,如河北的磁山文化(属 新石器时代早期),辽宁的红山文化、内蒙古的富河文化,黑龙江的昂溪文化、 白金宝文化及辽西的细石器文化等。就它们的发展层次来看,关内早子关外。当 关内已进入定居的农业型经济时,关外先民们还过着居无长处、逐水草而居的游 牧生活。这对民间文化的形成、流传,也有重要的影响。 流传于东北部平原的民歌体裁,以小调最为普遍。同时还有秧歌(它同小调 的音乐性格并无明显区别,只是表演场合和方式不同而已)、号子等。秧歌的代 表品种有河北的定县秧歌、昌黎秧歌,山东的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 以及东北秧歌等。号子的代表性品种有黄河硪、夯号、胶东渔民号、辽东渔民号、 白洋淀冬网号及东北林区伐木号等。冀西北太行山麓有少部地区传唱“信天游” “爬山歌“山曲”等,其风格与东部差异较大。但严格说来,那里已不属于本分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