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10首赏析
八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赏析赠从弟(其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八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赏析 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文注释】 ①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②从弟:堂弟。 ③亭亭:高貌。 ④瑟瑟:风声。 ⑤罹:遭受。 ⑥凝寒:严寒。 译文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有是多么劲挺! 冰与霜正下得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 赏析 开头第一句描写出全诗的主体——松数的形象:亭亭立与山上。第二句采取对立的方式 写亭亭之松所处的环境(背景):瑟瑟谷中风。在瑟瑟的山谷风声中,松树高耸的立在山上, 这一形象,可以称得上“雄伟”。三、四两句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它们在对 立中所展现的情状。 以上写的是“亭亭山上松”在风中的形象,以下四句写松树在冰霜严寒中的形象。“冰 霜正惨凄”,先 渲染环境的严酷,再写松树的表现:“终岁常端正”。为什么松树在这种恶 劣的环境中能够“终岁常端正”?诗人先以反诘句写出疑问:“岂不罹凝寒”,然后从容回 答:“松柏有本性”。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上形象的话,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质。它雄伟挺拔, 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劲挺的风格写出了松树的鲜明形象,其实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 己的性格与抱负,诗中因此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前面看不到古代知人善任的君王,后面又看不到举贤授能的贤君。 想到天地是那样永久长远,独个儿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