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诊断基础
第二章 中医诊断基础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 一、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诊、辨证、疾病诊断、症状鉴别和病案撰写等。 二、基本原则 望、闻、问、切四诊,是诊断人体疾病的主要
第二章 中医诊断基础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 一、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诊、辨证、疾病诊断、症状鉴别和病案撰写等。 二、基本原则 望、闻、问、切四诊,是诊断人体疾病的主要方法。中医学认为,通过望人体外部的神色形体变化, 听其声音,嗅其气味,切其脉候,问其所苦,可以观察病变的所在和疾病的本质,原理就在表现于机体外 部的现象与体内的生理功能是相互关联的。 1.审内察外,整体统一 2.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3.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第二节 四诊 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个内容,是诊察疾病的方法,又称为“诊法”。 望、闻、问、切是调查了解疾病不同的四种方法,各有其独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因此在临床运用 时,必须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四诊合参”,才能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 任何只强调某一种诊法的重要性,而忽视其他诊法的做法,都是不对的。 一、望诊 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色、质异常变化进行有目的观察,以 测知内脏病变,了解疾病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 望诊就可以了解到机体内部的某些病变 (一) 望神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又指精神意识活动。神是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的,是脏腑气血盛衰 的外露征象,通过机体的形态动静、面部表情、语言气息等方面表现出来。察神的存亡,对判断正气盛衰、 疾病轻重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望神,就是观察病人的精神好坏,意识是否清楚,动作是否矫健协调,反应是否灵敏等,以判断脏腑 阴阳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轻重预后。由于“目”为五脏六腑之精气所注,其目系通于脑,为肝之窍,心之 使,“神藏于心,外候在目”,所以。 察眼神的变化是望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1.得神 神既以精气为基础,故精气充盛则神旺,而精气表现于两目比较突出。在疾病过程中,如患 者两眼灵活,明亮有神,鉴识精明,神志清楚,反应灵敏,语言清晰者,称为或“得神”。表示 “有神” 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即使病情较重,预后亦多良好。 2.失神 在疾病过程中,如病人表现为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呼吸气微,甚至 神识昏迷,循农摸床,撮空理线,或卒倒而目闭口开、手撒、尿遗等,均称为或“无神”。表示 “失神” 正气已伤,病情严重,预后不好。 3.假神 往往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患者。如原来不欲言语,语声低弱,时断,时续,突 然转为言语不休者;原来精神极度衰颓,意识不清,突然精神转“佳”者;原来面色十分晦暗,忽然两颧 发红如妆者,都属于假神,是为阴阳格拒,阴不敛阳欲将离决的虚假现象。人们通常把它比喻为 “回光返 ,应予以特别注意。 照”或“残灯复明” 4.神乱 即神志异常,常见于癫、狂、痫的病人。若表情淡漠,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继则精神发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