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西湖》读后感

巴金《西湖》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写一份,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的巴金《西湖》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提到西湖,我们都会想起秀丽的风

巴金《西湖》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写一份,记录收获 与付出。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的巴金《西湖》读后 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提到西湖,我们都会想起秀丽的风光,而巴金在这篇《西湖》中 并没有重点描写西湖的美景,而是将笔墨放在了西湖的墓上,表达出 作者对拥有伟大爱国主义情感的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和对西湖遗迹消 失的忧思。 作者首先交代了自己喜欢西湖的原因,不仅仅是喜欢西湖的自然 风光,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人物、历史、风景和我的感情融合在 一起,活起来了,活在我的心里,而且一直活下去。”这是作者偏爱 西湖的最大原因,他对这些历史遗迹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岳飞是“精 忠报国”的典范,牛皋是具有反抗精神的爱国英雄,秋瑾是“巾帼不 让须眉”的民族英雄,于谦是忧国忧民、坚守高洁, 张苍水是死于忠 义,“坐而受刃”。他们身上有着同样的精神,那就是为民族大义, 刚正不阿,视死如归。我想这就是作者所钟爱的原因吧。在描写秋瑾 的墓时,作者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从风雨亭的消失,变成矮小墓 碑,再到连墓碑都消失了时的.忧虑和不安,到最后期待的奇迹发生后 喜悦之情。也是在印证文中提到的,这样流芳百世的英雄是永远不会 被人民忘记的。但是作者还是有所忧虑的,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让一 些历史遗迹消失或者濒临消失,这是一件让人心痛的事情,作者举于 谦墓的例子正是讽刺了这样的现状,很让人无奈。他们的精神我们不 能忘,在缅怀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同时,是对他们的献身精神和崇高

腾讯文库巴金《西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