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期末复习第10章牙髓病
第十章牙髓病发生在牙髓组织的疾病。包括炎症(常见)、退行性变和坏死。脯病外伤等刺激进入牙髓可 引起牙髓组织炎症和变性;年龄增长,根尖孔缩小可导致牙髓供血不足发生退行性变。第一节牙髓炎(pulpitis
第十章牙髓病 发生在牙髓组织的疾病。包括炎症(常见)、退行性变和坏死。脯病外伤等刺激进入牙髓可 引起牙髓组织炎症和变性;年龄增长,根尖孔缩小可导致牙髓供血不足发生退行性变。 第一节牙髓炎( pulpitis) 一、概述 (-)特点:压迫神经产生剧烈疼痛、炎症易于扩散 1 牙髓腔被牙本质包绕,膨胀空间有限,导致牙髓对炎症性水肿的耐受能力低; . 2 .牙髓没有侧支循环,生成的炎症产物不能及时引流而积聚导致牙髓腔内压力增大。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细菌因素: ()感染途径:①深龈、楔状缺损、磨耗、隐裂;②牙周炎时通过侧支根管或根尖孔进入 牙 1 髓腔引发炎症,又称逆行性牙髓炎(;③菌血症时,原有损伤或退 行性变的 retrograde pulpitis) 牙髓组织可通过引菌作用通过血道感染牙髓。 细菌种类:专性、兼性厌氧菌(牙龈吓咻单胞菌、消化链球菌等)。 (2) 毒性物质: (3) ①内毒素:较强毒性、抗原性直接损伤组织;诱导靶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增 IL, TNF, TGF, PG, LT), 加血管通透性,趋化中性粒细胞,并刺激其释放溶酶体酶,增强组胺白三烯的致痛作用。 ②酶: 破坏组织并促进释放炎症介质。 ③毒素引发机体免疫应答,早期晚期杀灭细菌的同时加重炎症和组织损伤。 TB, 2 .物理因素:外伤或牙科治疗时的磨轮摩擦产热、正畸施力不当。 3 .化学因素:充填物长时间刺激。 二、牙龈充血 (pulp hyperemia) 1 .生理性:可见于牙发育期间、妊娠、月经期牙髓; 2 .病理性:牙髓炎症的早期改变,多为深龈引起,为刺激经过牙本质小管缓慢作用于的牙髓 导致对应牙髓组织呈充血状态,及时治疗可痊愈,故又称可复性牙髓炎(。 reversible pulpitis) )临床表现:主要为牙本质过敏,患牙对冷(尤其)热、酸甜刺激敏感,产生一过性疼 痛, (1 多局限、不放射,刺激去除后疼痛即刻消失,无自发痛。 病理变化:肉眼见充血牙髓呈红色;光镜下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呈树枝状,长时间 可 (2) 导致血管通透性上升,血浆渗出组织水肿,血管周围有红细胞渗出, 三、急性牙髓炎 (acute pulpitis) 1 .病变发展: 有慢性过程:可由牙龈充血发展而来或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例如深龈时细菌代谢产 物 (1) 首先进入牙髓导致牙髓充血或慢性炎症,之后细菌进入后导致慢性炎症急性发作。 无慢性过程:直接由严重感染,急性物理化学刺激引起。 (2) 2 .临床表现: )早期:自发痛(冷热刺激可致疼痛加剧)、阵发痛(夜间发作)、放射痛(沿三叉神经 分 (1 布放射至患侧,难以确定患牙位置); (加重:热痛冷缓解(细菌代谢产物热胀冷缩);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