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宏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宏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宏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 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2.II卷内容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空格或区域内。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共67分) 一、现代文阅读 (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 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 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春秋笔法 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 者讳”。 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 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 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 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 的“春秋笔法”。 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 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 充分地展开,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 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 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 说了这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通过这样演绎,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 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 条件。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 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他彪炳后世的著作是《春秋左传集解》, 在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他加以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 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 用范式。那就是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 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文,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而影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