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4点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Ⅱ)课后作业——点对点的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eq \a\vs4\al(训练点1 土地制度的演变 )1.秦王宣布“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的意义是( )A.
(Ⅱ)课后作业——点对点的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训练点1 土地制度的演变 1.秦王宣布“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的意义是( ) A .接受商鞅建议实行变法 B .从法律上肯定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C .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瓦解 D .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ACD 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项不属于意义。项错在“彻底”一词上;项是材料的内容 解析: 表达,也不属于意义。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其意义在于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 B 有制。故选项。 B 答案: 2.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AB .财产平均分配 .禁止土地买卖 CD .实行土地国有化 .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题干材料信息说明土地兼并严重,土地所有 解析: D 权不固定。故选项。 D 答案: 3.唐朝前期存在三种土地占有情况。一是地主占有的土地。这种占有关中最多,长江流域次之, 关东最少。二是按均田法农民占有的土地。这种占有关东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中最少。三是百 姓自己开垦的土地。在关中地区,农民按均田法占有田地最少,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B .商品经济发达 .存在井田制 CD .小农经济落后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AB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时间“唐朝前期”可排除、两项;“农民 解析: D 按均田法占有田地最少”说明国家掌握的土地较少,大量土地被地主占有。故选项。 D 答案: 训练点2 重农抑商 4.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