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动手操作,是新课程中一个重要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 【】 动手操作,是新课程中一个重要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 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 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在 日常教学中, “动手操作” 活动常常流于一种形式,有些课堂上甚至出现了操作错 位的现象。 关键词 【】 动手操作 数学教学 问题 对策 数学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 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进 行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对激 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的 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是一个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 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只有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才能有效地解决数学知识的 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形象性的矛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 重视,特别是公开课、比赛课中,都喜欢让学生“动动手”。可是从实际教学状况看 来,在这些动手操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操作只是一种“摆设”而已,操作活 动流于一种形式,有些课堂上甚至出现了操作错位的现象。 一、动手操作课堂场面混乱 操作材料的使用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是否使用操作材料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无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而任意选择操作材料, 不但不能发挥操作材料的积极作用,还有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案例: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时,在探究阶段,教师让同桌之间互相介 绍各自带来的积木,再把带来的积木分一分,集体汇报为什么要这样分?结果,学生 带来的积木色彩、造型各异,有的学生就搭起了小房子,有的学生玩起了小拼图,数 学课变成了小朋友的玩具活动课。学生根本不理会老师的提问,教室里乱糟糟的,有 的学生离开座位找玩具。教师无可奈何,最后只能强行阻止了这种混乱的现象。 原因: 教学片断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等体验,初步了解 长方体、正方体的简单特点,这一做法,无论从探索知识规律方面来看,还是培养学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