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教学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教学难点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对比法、讲述法 四、教学课时 1 五、教学过程 “”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板书〗 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讲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第一, 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化规律; 第二,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多出现于植物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常有食物 链关系; 第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 生态系统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自 我调节能力是以内部生物群落为核心的,有着一定的承载力,因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 一定范围的。 〖旁栏思考题〗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而植 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动物的数量,从而保证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 间的平衡。 〖讲述〗在生态系统中关于正反馈的例子不多,例如,有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 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类死亡的尸体腐烂,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引起更多的鱼类的死亡。 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复杂,结构 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不同的。 越稳定,功能越健全,生产能力越高,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高。 因为物种的减少 往往使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下降,抵抗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和其他干扰的能力下 降。而在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中,拥有着生态功能相似而对环境反应不同的物种,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