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论文之解析我国大型养路机械的发展历程

解析我国大型养路机械的发展历程   在列车长时间运行和自然条件作用下,铁路线路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形或损坏。为了确保列车安全、平稳、快速运行,延长线路各组成部分的使用寿命,必须加强线路的养护和维修工作,

解析我国大型养路机械的发展历程 在列车长时间运行和自然条件作用下,铁路线路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形或损坏。 为了确保列车安全、平稳、快速运行,延长线路各组成部分的使用寿命,必须加强 线路的养护和维修工作,使线路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作为铁路工务部门基本任 务的铁路线路养护,成为铁路运输组织体系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成为确保运输安 全、运输效率、运输服务的前提。铁路养护工作不到位,一切便都无从谈起。我 国铁路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百余年来,铁路养护手段随着铁路事业的整体进步, 亦得到了飞速发展,从纯粹的人力到小型机械化,再到大型机械化,铁路养护手段 发展的历史,就是铁路百年史的缩影。60年代以前:人力养护百年铁路,百 年血汗。中国早年的铁路养路水平很低,至少到上世纪60年代以前,铁路线路养护 基本上靠的是人力。一到铁路线路需要修理的时期,养路工人就扛起洋镐忙活开了。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正是养路工人的真实写照。养路工人的工作量 极其繁重,最主要的原因是铁路线路养护的工作对象过于笨重粗大。我们可以按照 最低的标准进行简单换算:按照每米50公斤计算,一条12.5米长的钢轨重达625 公斤;而按照每个工人在正常情况下能够搬得动50公斤重的东西换算,仅搬动一条 12.5米长的钢轨就需要10多个工人。这仅仅是换轨一项,而更换一公里钢筋 混凝土轨枕,就需要10辆50吨的车皮来运输;清筛一公里道床,就需要800个至 1000个工人劳作一天。有人计算过,捣固枕木时用的重达4公斤多的洋镐,一个工 人每天大概要举起2500次之多,累计举重至少10吨多。人力养护线路劳动强 度大,工作效率低,作业质量不高。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铁路养护工作在上世纪 60年代之后,迈出了艰难的步伐。60至80年代:小型机械化上世纪60 年代之后,为适应铁路快速、重载以及轨道结构重型化的技术发展,各国铁路竞相 采用大型养路机械。到80年代末,发达国家的铁路已基本形成以大型养路机械为主 要作业手段的格局。在此阶段,我国的铁路养护事业亦在探索多年之后,迈出 了艰难的一步,开始在工作中使用小型机械,摆脱了完全依靠人力进行铁路养护的

腾讯文库安全管理论文之解析我国大型养路机械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