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困惑之浅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困惑之浅见 (2011-10-02 22:10:33)转载▼标签: 2005年 沉醉 随笔 呵成 教育 分类: 教育随想 当新课程理念以春风化雨的形式清洗人们头脑的时候,几乎所
(2011-10-0222:10:3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困惑之浅见转载 2005 标签:年沉醉随笔呵成教育分类:教育随想 当新课程理念以春风化雨的形式清洗人们头脑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似乎被这种由 来已久的冲动所驱使,亦步亦趋地虔诚遵照着新课程的思路,以琳琅满目的课堂教学形式演 绎着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但摸着石头过河之人也似乎大有人在,其中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 学深感困惑的,也不乏其人,笔者便是那困惑多多的一位,下面谨就多年来语文教学的所见 所闻所思所想之浅见论述,愿与同行交流。 困惑一:多媒体的滥用。 也许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技术也越来越接近于现代信息技术了,计 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它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的确是给教学带来了 勃勃生气,推广和普及已是大势所趋。但与此同时,我却觉得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 已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误区。 笔者曾听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贯穿课堂始终的是多媒体的狂轰滥炸,似乎热闹非 凡,声音、影像的刺激可谓强烈,似乎在这种感官的刺激下,学生学得饶有兴趣,但静下心 来一想,语文毕竟不同于其他门类,如果电视剧可以代替《红楼梦》,歌曲可以代替美文, 那么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语言文字的意境之美又将安存?我们语文教师又何必 再煞费苦心去教呢?读《红楼梦》还不如看电视剧来得直接。讲到此,有人会误解本人反对 用多媒体,应该讲,笔者绝不是反对用多媒体,而是认为,这样的视听冲击反而淡化了学生 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为用而用,完全不考虑其最终目的的用,那倒是有点本末倒置,甚至有 点骚扰课堂,反而不好了。多媒体为时而用,应运而生,只要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用,那就是 好的,反之,就是节外生枝,甚至是画蛇添足,反而不好。 困惑二:分组讨论的无效。 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这个理念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分组讨论,于是教师在授课之前挖空 心思地想:如何在适当的环节加入一段热闹的讨论呢?心思用对的,课堂上就一片讨论之声, 然后再个别发个言,十全十美矣。但是,笔者所见,多数人的课堂设计,讨论的环节,实有 似无,大家一片嚷嚷之声后,个别发言仍然是讨论前的认识,既不代表小组,也未见个人认 识上的精进,这样的讨论纯粹的形式主义。笔者认为,首先,教者的问题应该有利于学生深 入探讨以交流认识,在互相碰撞中激起智慧火花,在争论中产生新的认识。其次,交流的话 题,必须有利于大家广泛参与,值得交流,像喜不喜欢,怎么朗读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就没 有太大的讨论价值。其三,我认为,任何一次讨论,都应该给学生留足个人思考的时间,以 便于理顺思路,把个人成熟的观点表达出来,并且在大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作讨论的首席, 走进学生,发现学生一瞬间的思维亮点,抓住机会适时引导。总之,笔者认为,不管是什么 样的课型,有应该讨论的话题决不放过讨论的机会,若没有必要分组讨论,大可不必挖空心 思求其闪光的一瞬而勉为其难。那种蹩足的讨论反而伤损了一堂实实在在的好课。 困惑三:评价语言的模糊。 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这种理念表现在 “”“” 许多教师的课堂上就是评价语言的模糊不清。左一个说得真好,右一个真有个性,学生 的个性是得到了张扬,但是哪个说得更好些,还是每个人都好,究竟什么才是对的,学生几 “ 乎得不到一个准确的说法,甚至有些教师对此问题究竟如何看待,内心茫茫,导致以己昏 ” 昏使生昏昏的恶果。语文课堂上,由于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水平的差异,学生对许多问题的 理解存在着很大的误差,如果上升到对价值观的认识那就更是千差万别。这个时候,教师的 个人认识对学生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在他们许多理解还不成熟的阶段, 教师的熏陶感染,以及正确的引导必不可少,明晰的观点,正确的态度才是应该给学生,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