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第四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第四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访《蚁族》作者廉思却咏梅“蚁族”群体多为“80后”,接受过高等教育,处境却如卑微的
(选自2010年2月25日《中国教育报》)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第四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A.“蚁族现象”在各大城市都有存在,它反映出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认真审慎地对待这一 现象,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创建。 1. 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B.“蚁族”群体特点鲜明,他们年轻,坚忍,个人条件较欠缺,来自较落后地区,群居城市边缘, 访《蚁族》作者廉思 但仍积极融入自己所处的城市。 却咏梅 C.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将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使许多大学生不能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而改变自 “蚁族”群体多为“80后”,接受过高等教育,处境却如卑微的蚂蚁,群居在城市的边缘。 我的定位,奋斗目标的预设不切实际。 记者:“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D.大量民工涌入、大批下岗职工再就业,增大了“蚁族”生存的竞争压力,“蚁族”绝大多数是 廉思:研究发现,大城市均有大规模的“蚁族”存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都倾向于留在城市, “穷二代”,他们无法获得“富二代”那样的家庭帮助。 加剧了大城市的磁体效应。2002年,有关部门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允许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学 E. “蚁族”群体的存在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因此“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 毕业生,其户口两年内 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这就为“蚁族”的产生提供了依据。同时,随 怜悯。 着我国首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逐年增加的毕业生与下岗再就业职工和民工潮汇聚成就业洪峰,造 14.结合文本,概括“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4分) 成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这也必然要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让更多受过高等教 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的行列,但是很多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也 15.结合全文,谈一谈对待“蚁族”应持怎样的态度。(6分) 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市场需求情况并没有及时成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 记者:有读者反映,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是艰苦奋斗出来的,“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你 参考答案: 怎么看? 13. BE“个人条件较欠缺”不够准确,第一节能看到“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来自较落后地 廉思:“蚁族现象”也确实反映了我国社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蚁族”绝大多数来自经 区”表述不准确,过于绝对化了,文中表述为“‘蚁族’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 济欠发达地区,是名副其实的“穷二代”。他们勤奋苦读考上大学,背负着家庭很高的期望,但是目 14.(1)传统思想观念、家庭的期望迫使大学生选择留在大城市;(2)大城市的人生发展机会吸引 睹同学中“ 富二代”、“权二代”毕业后轻易获得好职位、买房买车,自己却从村到村(从农村到 大学生留下来;(3)我国就业政策的调整为“蚁族”的产生提供了依据;(4)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 聚居村),求职艰难,他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感受跟其他群体是不一样的。如果这样一群“精 大;(5)大学生择业观的相对滞后,没能顺应社会现实的转变。6)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相脱 英候选人”无法参与社会,或者社会使他们“走投无路”,让他们以年轻脆弱的心灵和一无所有的经 节。(意对即可) 济能力裸露于经济危机之下,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15.(1)对“蚁族”无法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表示同情;(2)对“蚁族”给社会和谐与稳定构成潜 记者:通过你的研究,“蚁族”现在的思想状况是什么样子? 在威胁表示隐忧;(3)对“蚁族”不能正确定位自己作为“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表示批评;(4)对 廉思:中国社会存在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很多乡村出来的大学生自身还承载着 “蚁族”的选择与努力表示鼓励。 父母的厚望、家族的“面子”。所以也会有类似“宁要北上广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想法,迫 2. 阅读下列的文字,完成(1)一(4)题 (25分) 使他们选择留下来做“蚁族”。“蚁族”普遍认为,在大城市生活会更有利于自己的人生发展。他们 急切盼望以积极的思路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剩下的问题就是研究怎 神童 么解决、采取什么政策、条件和进程。 【德】托.马 记者:最后,请你对“蚁族”们说些心里话。 斯·受 廉思:我要为“蚁族”鼓掌,“蚁族”并不是失败者,只是尚未成功。放平心态,坚信自己的选 神童进来了,大厅里静下来。 择,通过不懈的努力,“蚁族”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