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
家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目标, 对幼儿将来的学习与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 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
家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 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目标, 对幼儿 将来的学习与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 下简称《纲要》) 明确提出,'‘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由此可见,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 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家庭教育视角, 结合《纲要》精神,探讨了家 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以供参考。 一、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环境是幼儿成 长的主 阵地,良好的家庭氛围、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及性格、能 力的养成具有 深远的影响。有效的家庭教育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 成优良的个人品质, 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首先,对于幼儿而言,培养 幼儿良 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使幼儿形成乐观、积极的 生活态度,有 利于培养和塑造幼儿的意志品质。其次,对于家庭而言,培养幼儿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让 家庭氛围更加和谐,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提升幼儿的幸福 感。最后,对于幼儿园而言,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幼 儿园的集体生活,提高幼儿园教育 质量。 三、家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则终身 受其累。〃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幼儿习惯形成的第一摇篮,父母应积 极为幼儿创造适宜 的家庭环境,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习惯。 (一)观念:完善理念,正面引导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身心正处于重要的发育阶段,需要家长的陪伴和细 心的 呵护。家长要充分认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不断完善自身的教 育理念,承 担起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家庭教育任务,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同 时,家长要遵循幼 儿的成长规律,通过正面、积极的引导,加强对幼儿生活技能 的培养,帮助幼儿养成良 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幼儿生活习惯不好,缺乏自理能力, 家长可以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 实际能力出发,引导幼儿去做力所能及的事,逐步 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养 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让幼儿自己穿脱 衣裤和鞋袜、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位、做简 单的家务劳动、根据天气冷热增减衣 服等。又如,当幼儿做错事情时,家长不要一味责 怪与批评,而是要利用这个教 育契机,让幼儿知道哪儿做错了,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从 而帮助幼儿改正错误的 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 因此, 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给幼儿做出表率。家长要想培养幼儿良好 的行为习惯, 自己就要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比如,培 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 惯,家长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如果父母对长辈很孝顺, 吃饭时先把饭给长辈,那么幼儿在父母的影响下,也会 效仿父母的做法,尊敬孝顺长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