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第5章 第7节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第5章 第7节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向心力,明确向心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第5章 第7节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 修2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知道什么 是向心力,明确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然后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布列方程。本课内容是圆周运动有关 知识的综合应用,是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应用之一,学习它有助于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 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描述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量(如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 和向心力;并已知道对于一般的曲线运动,尽管这时曲线各个地方的弯曲程度不一样,但在研究时只要取 足够短的一小段,就可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进行处理;但学生对向心力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存在一 些错误的前概念,例如部分学生错误地理解为因为圆周运动而产生了向心力。 处于高一阶段的学生,其思维习惯中形象思维占的比例还比较大,逻辑思维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的开发 和提高;对于物理学科特定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是非常的熟练,有待进一步 地培养。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的新型师生关系,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力图在教学中营造活跃、宽松 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创设更多的机会,也为教学活 动中的“生成”搭建舞台。其设计特色有二,其一,密切联系和关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二,创 造性地利用现代化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验为教学服务,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常常误认为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另外受到的力。课本中明确指出这 种看法是错误的,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多分析实例使学生获得正确认识。 课本对向心力的来源 分析比较仔细,教学中也充分注意这一点,还要让学生明确:这里的分析和计算所依据的仍是普遍的运动 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只是这里的加速度是向心加速度。 课本分析了汽车(代表物体)通过拱桥(凸形桥和凹形桥)顶点(最高点和最低点)时的力、速度、 加速度的问题。汽车通过拱桥的运动过程是变速圆周运动,这里只分析车过顶点时的情况(这时汽车受的 合外力在一条直线上,全部用来提供向心力)。这一问题虽然与“水流星”的物理模型是相同的,但对汽 车这一实物,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说一说”是扩展性内容。由于不要求定量的分析,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是有好处的。“思考与讨 论”目的是鼓励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把拱形桥的物理图景推广开去。创造性思维往往就是这样出现的, 也是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的。 超重和失重现象的讨论在本书中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放在牛顿定律的运用中,另一部分放到圆周运 动,分别讨论飞船发射、制动和关闭发动机时飞行的情况。 本节对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时,要抓住分析圆周运动的基本思想,即先分析物体所受的力,然后列出 方程、解方程。在这个统一的思想指导下,不必区分拱形桥和凹形桥。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如果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的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 心力。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能理解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分析和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

腾讯文库2019-2020年高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