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晨兴中学:姜微微音乐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对人的审美教育。可以说,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建立学生正确的审美取向,是中学音乐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名音乐教师致力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晨兴中学:姜微微 音乐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对人的审美教育。可以说,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塑 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建立学生正确的审美取向,是中学音乐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也是我们每一名音乐教师致力于研究的课题。 中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其实质是应当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只不过是我们以往 的教学方式过分的强调了音乐课中的技能含量,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没有 “” 被教师广泛地关注。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从人文教育观出发,体现 鲜明的人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音乐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 更加活泼多样。同时,要联系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联系学生的音乐经验,联系 学生的生活、情感和文化,吸取人类历史的文化营养。 所以,我自从教中学的音乐教育以来,就十分重视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主要从 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建立学生的正确审美取向入手,提 高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的功能渗透。 一、让音乐欣赏流淌出培养高尚情操的甘露 中学阶段的学生是他本人的整个人生阶段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级 阶段,教育应当积极围绕着人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上下功夫。现在的小 学生大多数缺乏情感操行的挫折教育,他们习以为常的是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 下,如何让小学生明辨是非曲直,正确判断人世间的真善美,已成为学校、家庭 乃至社会的第一要务。 现在的中学生,爱时尚,爱追星,爱谈论心目中的偶像,喜欢青春派的流行音乐。 那么如何让中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真善美,从而辅助性的校正中学生的人生 目标,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以为上好欣赏音乐课是一个极好的载体。通过 上好每一节音乐欣赏课,包括器乐的实际演奏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 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使学生的德育操行得到不断的提高。 二、让音乐体验传递出塑造健康人格的力量 音乐体验是对音乐旋律表述的一种心灵拷问,是人们对音乐欣赏的不断理解,不 断挖掘精神领域内涵的结果。学生们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在自己的不断地对外界 体验与认识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关注学生们的对音乐体验的 德育信息传递,使学生们在音乐体验中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 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比率颇高,单亲家庭子女增多,普遍存在着自控能力差, 道德概念尚不完整的现象,缺乏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等,个性化人格 缺陷严重。在我教的班级中有一位男同学,自幼父母离异,跟随姥姥生活,性 格孤僻,有严重的自闭心理。有一天,我发现了他很爱唱歌,而且嗓音还很好。 针对这个同学的特殊情况,在组织学校合唱队时,我把他吸收进来,鼓励他让 他参加活动。并让他担任长征组歌的领唱,安排他在音乐欣赏课上去讲音乐家贝 多芬是如何在耳朵失聪的情况下,还创作了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的故事。我写 “”“ 下了王洛宾的名言我用我的歌声迎接一切苦难的条幅送给他,让他在体验命 ” 运交响曲的悲壮寓意之中去汲取力量,去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对此,我在上 音乐课时有意识地去关注那些个性人格存在严重缺陷的同学,通过体验音乐让学 生们学会成长,学会交往,以摆脱自卑孤僻,心神散漫的心理现象。 学生们对音乐的体验,参与其中是关键。聆听音乐进行冥思欣赏是学生体验音乐 的前提,学习演唱演奏音乐是体验音乐的载体,而教师语言的磁力性是开启学生

腾讯文库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