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一历史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教案 岳麓版必修1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的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三维目标:1、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课标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的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初步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道这三项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参照 学习过的政治知识,初步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3)通过新政权与旧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不同比较,提高分析 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粗读、精读,快速浏览,圈点划批,提高阅读能力。 (2)阅读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分析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学习和视频播放,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 (2)通过对三大政治制度的学习,使学生把握新中国建立以来民主建设发展的基本脉络,展 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美好前景;培养学生追求民主的科学精神和为国家民主制度建设而努 力的历史责任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通过课堂中“走进历史”、“自由畅谈”、“论从史出”等环节学习,培养学习从纷 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从而使历史学习为现实服务。 教学重点: 三大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及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政治建设的基石。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具有的中国特色。 导入新课: 中国商代的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 中国西周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 秦朝至清朝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呢? 讲授新课: 一、开国大典(政权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三大战役取得胜利后,国民党败北逃亡。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 1949921 民主人士,加紧进行新中国成立的各项筹备工作。于是在年月日,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新政协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请 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文,思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怎样的准备? 12 学生答:()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 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纪元等事项。 1 用心爱心专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