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浙江省杭州市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交流材料:历史科考考纲与核心知识逐条解读(政治史)(经济史)

历史科考考纲与核心知识逐条解读(经济史)第一单元 第1课一、考纲: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人类社会农业最早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又称为“火耕”。这种耕作方式在土地耕种一两年后由于地力下降只好撂荒。

历史科考考纲与核心知识逐条解读(经济史) 第一单元第1课 一、考纲: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人类社会农业最早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又称为“火耕”。这种耕作方式在土地耕 种一两年后由于地力下降只好撂荒。2.距今七八千年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地工具 ---耒耜,农业耕作进入了“石器锄耕”或“耜耕”阶段;耜耕可以把土挖得深一些翻得松 一些,可以加快土壤熟化过程获得较好收成。但因缺乏肥力、中耕和灌溉,地力有限仍需撂 荒。3.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农业耕作方式进入了青铜中耕阶段人们此时也懂得了开沟 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等。4.春秋小件铁农具问世,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 范围扩大;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的耕作方式和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最迟在春秋末期人们 已经开始用牛耕地,战国时期牛耕推广。此后(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 要耕作方式。 二、考纲: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形成的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原因:各国的改革与变法 2、形成的过程:生产力进步——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财政困难——各国改革—— 促进封建土地所有制——阶级力量壮大——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所有制。(商鞅变 法最为彻底) 3、影响:战国时期确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存在二千多年,是封建 社会各项繁荣的基础,前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一方面封建地主阶级依靠各项特权,大 量兼并土地,广大农民过着贫困的生活,另一方面到了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三、考纲:小农经济的含义 ⑴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为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 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⑵作用:①小农 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②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 因素;③小农经济也是中国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④它在中国古代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 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四、考纲: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精耕细作技术不断成熟, 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 的。4、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 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第2课; 一、考纲:官营手工业 1.夏商周时期我国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民营手工业和 家庭手工业此后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成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 形态;3、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产品主要是武器和官府的 生活用品,产品质量最好; 二、考纲:冶金业的主要成就 青铜铸造: 1、 ①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小件青铜器;②商周时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司 2、铁器制 母戊方鼎是其中杰出代表;③春秋战国秦汉时代青铜铸造采用鎏金和镶嵌工艺。 造: ①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②战国时期铁器使用推广;③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用来鼓风 ;3、炼钢技术: 冶铁使中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①春秋晚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②魏 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发明了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三、考纲:制瓷业的主要成就: 用心爱心专心

腾讯文库09浙江省杭州市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交流材料:历史科考考纲与核心知识逐条解读(政治史)(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