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章句与孟子正义训释方法的比较分析

《孟子章句》与《孟子正义》训释方法的比较分析本文试以《孟子・梁惠王》一篇,比较分析《孟子章句》与《孟子正义》在训释方法上的不同,明晰《孟子正义》对《孟子章句》在训诂方法上的继承与发展,体现其注释学上的

《孟子章句》与《孟子正义》训释方法的比较分析 本文试以《孟子・梁惠王》一篇,比较分析《孟子章句》与《孟子正义》 在训释方法上的不同,明晰《孟子正义》对《孟子章句》在训诂方法上的继承 与发展,体现其注释学上的巨大贡献和成就。 1、赵岐《孟子章句》训释方法 赵岐《孟子章句》采用“章句体”这种训释体例,训释方法主要是 分章断句,训释其意,训释的顺序多先训释词义,再概括大意,最后申发思 想,但顺序与内容并不固定机械,随需训解。概括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分章释句,概括大意; 赵岐将《孟子》七篇分为十四卷二百六十九章,而在每章之下,赵 岐逐句注疏。 如《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里 有此,不乐也。【注】惟有贤者然后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 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当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 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注】《诗・ 大雅・灵台》之篇也。言文王始经营规度此台,众民并来治作之,不与期日, 自来成之也。[3]P45 由上可看出赵岐附经而行,依句而注,按章而疏,赵岐在注解句子 时,很多时候是采用概括式的句旨加以归纳点明句子的意思,而不是简单机械 的串连,这方便了读者理解经典的微言大义。 (二)随需注释,详略得当; 赵岐一般都是按照先字词后句子的顺序完整注解的,但对于简单的 字词、易解的句子或是上文已注释的,赵岐按需进行训释,轻重有别,详略得 当。如《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 矣。”【注】言孕字不失时也。七十不食肉不饱。[3]P58 (三)随文释义,对应注解;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赵岐在训释时往

腾讯文库孟子章句与孟子正义训释方法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