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金帆新课标学案 《生活与哲学》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一、自主探究 1. 读一读:明确学习目标,通读教材第102---106页。 【课标内容要求】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作出贡献 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基本观点: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教学目标分析】 ● 知识: 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理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讨论分析追求个 性发展和社会统一之间的关系。 ● 能力: 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回报社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砥砺自我, 铸就人生辉煌。 【学习重点】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难点】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 : 填一填 (1)在劳动和奉献中 自己的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 自己的价值,劳动 是人的 ,是创造 、促进 重要手段。 (2)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是 。 (3)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 。人的价值,只能在 中实 现。只有正确处理 、,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4)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需要 ;需要 ;需要 。 3. 想一想: (1)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2) 如何理解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人? 二、合作学习 1、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回答(1)—(2)题。 1“” B ()下列和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寓意相同的是() AB .要征服自然必须服从自然.要利用自然必须保护自然 CD .只有服从规律才能改造规律.自然界的存在具有客观性 2“” C ()从人生哲学的角度看,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要求我们() AB .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想索取多少就要贡献多少 CD .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多创造财富,少享受生活 探究活动二 : 近来,关于韩国“克隆先锋”黄禹锡的造假事件不仅在该国闹得沸沸扬氟,而且引起了全世界的 关注,2006年1月10日,负责调查“黄禹锡事件”的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公布了最终结果:黄 禹锡所谓突破性的干细胞成果其实是一场骗局。韩国政府认为黄禹锡的造假行为是整个科学界和大韩 民国无法洗刷的污点,是学术犯罪行为,因此于11日宣布取消黄禹锡“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并免 去他担任的一切公职。昔日的“英雄”如今将面临首尔大学甚至韩国相关法律的惩罚。 ⑴ 请运用人生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黄禹锡的造假行为进行评析。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