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09 10技术与计量土建真题及答案 精品
20XX年造价工程师考试《技术与计量(土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在地基为松散软弱土层,建筑物基础不宜采用( )。 A.条
20XX年造价工程师考试《技术与计量(土建)》试题及答 14.对较宽的桥梁,可直接将其行车道板做成双向倾 案 斜的横坡,与设置三角垫层的做法相比,这种做法会( )。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 A.增加混凝土用量 B.增加施工的复杂性 C.增加桥面恒载 D.简化主梁构造 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5.拱涵轴线与路线斜交时,采用斜洞口比采用正洞 1.在地基为松散软弱土层,建筑物基础不宜采用 口( )。 ()。 A.洞口端部工程量大 B.水流条件差 A.条形基础 B.箱形基础 C.洞口端部施工难度大 D.路基稳定性好 C.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D.片筏基础 16.具有相同运送能力而使旅客换乘次数最少的地 2.应避免因工程地质勘察不详而引起工程造价增加 铁路网布置方式是( )。 的情况是( )。 A.单环式 B.多线式 A.地质对结构选型的影响 B.地质对基础选型的影 C.棋盘式 D.蛛网式 响 17.常用于非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是( )。 C.设计阶段发现特殊不良地质条件 D.施工阶段发 A.CRBA.CRB500和HRB335钢筋 现特殊不良地质条件 B.HRB235和HRB500钢筋 3.某岩石的抗压强度约为200MPa,则其抗剪强度和 C.热处理钢筋 抗拉强度可能约为( )。 D.冷拔低碳钢丝 A.100MPa和40MPa B.60 MPa和20 MPa 18.隧道开挖后,喷锚支护施工采用的混凝土,宜优 C.10 MPa和2MPa D.5 MPa和1 MPa 先选用( )。 4.某竣工验收合格的引水渠工程,初期通水后两岸 A.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坡体出现了很长的纵向裂缝,并局部地面下沉,该地区 B.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土质可能为( )。 C.硅酸盐水泥 A.红黏土 B.软岩 D.矿渣硅酸盐水泥 C.砂土 D.湿陷性黄土 19.当选用中砂配制混凝土时,9.5mm方筛孔以下、 5.边坡最易发生顺层滑动的岩体是( )。 0.30mm方筛孔以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 )。 A.原生柱状节理发育的安山岩 B.含黏土质页岩夹 A.95%~80% 层的沉积岩 B.92%~70% C.垂直节理且疏松透水性强的黄土 D.原生柱状节 C.100%~90% 理发育的玄武岩 D.80%~55% 6.下列关于地下水影响边坡稳定性,叙述错误的是 20.水灰比增大而使混凝土强度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 )。 A.地下水改变岩体的构造 A.水泥水化反应速度加快 B.地下水对岩体会产生浮力 B.多余的水分蒸发 C.地下水使岩石软化或溶蚀 C.水泥水化反应程度提高 D.在寒冷地区,地下水渗入裂隙结冰膨胀 D.水泥石与骨料的亲和力增大 7.单层工业厂房屋盖支撑的主要作用是( )。 21.混凝土的整体均匀性,主要取决于混凝土拌和物的( A.传递屋面板荷载 B.传递吊车刹车时产生的冲剪 )。 力 A.抗渗性 C.传递水平风荷载 D.传递天窗及托架荷载 B.流动性 8.以预制构件组成外墙、楼板和屋面,以现浇钢筋 C.保水性 混凝土形成内墙的建筑物为( )。 D.黏聚性 A.全装配式建筑 B.现浇、现砌式建筑 22.为提高混凝土的抗钢筋锈蚀和耐久性,可在混凝 C.部分现砌、部分装配式建筑 D.部分现浇、部分装 土拌和物中加入( )。 配式建筑 A.烷基苯磺酸盐 9.四层民用建筑工程的灰土垫层厚度,一般至少应 B.石油磺酸盐 达到( )。 C.明显增大 A.45cm B.30cm D.松香皂 C.15cm D.20cm 23.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幅度提高,则其抗拉强度 10.地下室垂直卷材防水层的顶端,应高出地下最高 与抗压强度的比值( )。 水位( )。 A.变化不大 A.0.10~0.20m B.0.20~0.30m B.明显减小 C.0.30~0.50m D.0.50~1.00m C.明显增大 11.某宾馆门厅9mx9m,为了提高净空高度,宜优先选用 D.无明确相关性 ()。 24.根据《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用强 A.普通板式楼板 B.梁板式肋形楼板 度等级为42.5的水泥制备M15水泥砂浆,每立方米水泥 C.井字形密肋楼板 D.普通无梁楼板 砂浆的水泥用量至少是( )。 12.高速公路的路面面层,宜选用( )。 A.280kg A.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B.沥青碎石混合料 B.350kg C.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 D.沥青表面处治 C.230kg 13.停车场与通道平行方向的纵坡坡度应( )。 D.400kg A.不超过3% B.不小于1% 25.天然花岗石板中的剁斧板,常用于( )。 C.不小于3% D.不超过1% A.室内地面 B.柱面和檐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