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栽培技术措施——11叶品种
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措施1、优化水稻品种从寒地及井灌特点出发,选用当地安全抽穗成熟的中早熟优质品种,确保低温年份正常成熟。以11片叶极早熟品种为主,推荐应用垦稻20、龙粳31等。产量构成设计以垦稻20品种
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措施 1、优化水稻品种 从寒地及井灌特点出发,选用当地安全抽穗成熟的中早熟优质品种,确保低温年份正常 成熟。以11片叶极早熟品种为主,推荐应用垦稻20、龙粳31等。 产量构成设计 以垦稻20品种为例,亩产达到817公斤:公顷理论产量=公顷收获穗数×每穗粒数×结 实率×千粒重=520万×100×90%×27克=12636公斤,扣除收获田间损失率3%,实收公顷产 量12257公斤(即亩产817公斤)。 2、提高旱育壮秧技术 2.1旱育秧田规范化 本着确保旱育、便于管理、利于培育壮秧、运苗方便等要求,选择地势高爽平坦、土壤 肥沃偏酸、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充足、无农药残毒的旱田或水田,设置适当集中的固 定高台秧田(秧田高度20-30cm),做到合理布局。秧田内建成具有井(水源)、池(晒水池)、 床(秧床地)、路(运输道路)、沟(排水及引水沟)、场(堆肥场、堆床土场)、林(防风林) 等基本设施。坚持做好两秋(秋整地、秋作床)、三常年(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常年 制造有机肥、培养床土)。育秧棚型,采取大棚育秧,使用育秧微喷技术。 2.2旱育壮秧模式化 运用“增氧壮根、提高胚乳转化率、器官同伸”等理论,按不同苗类型育出标准壮秧。 2.2.1选定秧苗类型 根据所用品种熟期和移栽方式,在保证安全抽穗成熟的前提下,选定育苗的秧苗类型。 机械插秧,用早中熟品种,用中苗移栽,中苗叶龄3.1—3.5叶,秧龄30-35天,苗高13厘 米左右,地上部茎叶结构为“3、3、1、1、8”,即中茎长不超过3毫米,第一叶鞘高3厘米 以内,1和2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2和3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3叶长8厘米左 右,地下部根数为“1、5、8、9”,即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 1叶节根9条分化待发。百株地上干重3克以上,每盘播芽谷100-110克。人工插秧和摆栽 钵苗,用中、早熟品种,以大苗为主,大苗叶龄4.4—4.5叶,秧龄35-40天,苗高17厘米 左右,带1-2个分蘖,地上部茎叶结构为“3、2.5、1、1、1、11”即中茎长不超过3毫米, 第一叶鞘高2.5厘米以内,3个叶耳间距各为1厘米左右,4叶片长11厘米左右;地下部根 数为“1.5、8、9、11”即第2叶节根11条分化待发,其余与中苗相同,百株地上鲜重4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