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中华名窑》读后感
《寻访中华名窑》读后感 《寻访中华名窑》读后感 散文家钱汉东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由于对传统文化的炽烈热情,工余之瑕,浸沉于古玩鉴赏,到达入迷的程度。鉴赏必须要有实物,博物馆的大门敞开着,但不可
《寻访中华名窑》读后感 《寻访中华名窑》读后感 散文家钱汉东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由于对传统文化的炽 烈热情,工余之瑕,浸沉于古玩鉴赏,到达入迷的程度。鉴赏必须 要有实物,博物馆的大门敞开着,但不可能天天泡在博物馆里,于 是他开始从市场、甚至摊贩手里,逐步精选了一些瓷器收藏起来, 晨风月夕,加以观摩甄审。就这样,他对瓷器从鉴赏走向收藏,再 迈步跨入了瓷器研究者的行列。这一开展的过程顺理成章,但在当 初,他自己未必料想得到。 xx年6月,钱汉东的《人间瓷话》在学林出版社问世。美国国 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女士为之写了序文,指出“他用散文笔调 轻松地品赏古陶瓷,用文化人特有的视角写出了他内心的真切感 受。”对这本书的文风和可读性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另一篇序文是 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先生写的,对书中所收《雷峰地宫与瓷无 缘》、《烽烟催生长沙窑》诸文的学术成就也作了毫无保存的肯 定。《人间瓷话》出版不久,就被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 推荐为xx年读书活动用书,也是作品深受读者欢迎有力的证明。 《人间瓷话》的出版之后的第三年,钱汉东又有研究瓷器的新 著《寻访中华名窑》出版,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对学术界,应该说 是一件十分值得庆幸的大事。 把《人间瓷话》和《寻访中华名窑》两本书作一比较,可以发 现在三个方面有显著的提高: 一、钱汉东当初从散文家的.角度,写鉴赏瓷器的文章,主要是 凭兴趣,而且只能“有啥写啥”,《龙山黑陶举世一绝》用了《辞 海》较多的释文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考古家尹达的论述。图片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