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之表现手法
诗歌赏析之表现手法简析一、表现手法类型从广义角度分,表现手法等同于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包括表达方式,抒情方式,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等。从狭义的角度分,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对比,用典,象征,想象
诗歌赏析之表现手法简析 一、表现手法类型 从广义角度分,表现手法等同于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包括表达方式,抒情方式,描写 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等。 从狭义的角度分,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对比,用典,象征,想象,联想,抑扬结合,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起兴,渲染,烘托,正侧结合(结合描写手法),以小见大,点面结 合等。 二、真题回顾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登洛阳故城 许浑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①②③gōu 【注释】许浑,晚唐诗人。古堞,城上的矮墙。缑()岭,即缑氏山,在今河南 偃师东南,距洛阳约百里。传说东周灵王的太子晋修仙得道,在缑氏山头骑鹤升天而去。 问:全诗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 答:①主要运用典故和视听结合(或动静结合)的手法。②首句“禾黍离离”,化用《诗经·黍 离》开首的“彼黍离离”的句子,暗含对过去王朝兴灭更替的追思。尾联借用太子晋修仙得 道的典故,慨叹世人不能像太子普那样逍遥自在地超脱于尘世变迁之外。③颔联“水声东去” 既是写实景又是双关寓意。诗人由脚下奔流向东的洛水,生发出光阴流逝,人世沧桑的感慨。 颈联“鸦噪暮云”为听觉,“雁迷寒雨”是视觉。空寂之中,几声鸦噪,数点雁影,更增添 了萧瑟的情味。 “”----- 又如: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 “”“” 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 “” 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 “” 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作用:用典使诗文语言精练,内容丰富,表意含蓄委婉,言简意丰。 ……/……//…… 答题格式:通过用典的手法,(某词或某句)化用借用的句子典故,暗含表达 (情感)。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 答:①全诗主要运用对比,②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后二 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 知。前后二句各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③通过陶者和富家的 鲜明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 加以描述或说明,表明自己的感情或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