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时期抗旱救灾对策研究

明太祖时期抗旱救灾对策研究[摘 要]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在其统治期间,各种灾害频发,其中尤以干旱为严重。这对刚刚立国的明朝来说,危害是相当大的。干旱不仅仅对农业造成巨大破坏,还影响市场,产生流民问

明太祖时期抗旱救灾对策研究 [摘 要]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在其统治期间,各种灾害频发,其中尤 以干旱为严重。这对刚刚立国的明朝来说,危害是相当大的。干旱不仅仅对农 业造成巨大破坏,还影响市场,产生流民问题,导致人口减少等负面影响。面 对频发的自然灾害,以朱元璋为首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荒政措施,丰富了我 国古代荒政史。 [关键词]朱元璋;洪武年间;干旱;荒政 1.建预备仓,以备荒灾 干旱容易导致粮食短缺,因此朝廷积极作出应对,最典型的就是建立 预备仓制。这是明朝在灾荒史中的独创。明代首创预备仓于洪武元年,明太祖 朱元璋在这年令户部尚书杨思义在全国各地颁布预备仓制。预备仓的仓谷来源 有官钞收籴,官田租入,富民捐献,犯罪罚赎等途径。预备仓丰年积粮,如遇 荒灾则开仓赈济。太祖谓户部臣曰:“山东岁欠民饥,盖素无蓄积以备不虞故 也。今岁山东夏麦甚丰,秋稼亦茂,尔户部可运钞二百万贯往各府州县预备粮 储,诸如一县则于境内定为四所于民居丛集之处置仓,榜示民家,有余粟愿易 钞者,许运赴仓交纳,依时价偿其直,官储粟而钥之,就令富民守视若遇凶 岁,则开仓赈给,庶岁民无饥饿之患。”[4]明太祖还允许地方情况紧急时,可 先发仓廪以贷民,然后上奏,这样便宜行事对及时赈灾,减缓灾情十分有利。 2.兴修水利,防范未然 明初,太祖诏“所在有司,民以水利条上者,即陈奏。越二十七年, 特谕工部,陂塘湖堰可蓄泄以备旱潦者,皆因其地势治之。”[5]朝廷不仅只是 采纳关于水利的意见,还积极付诸于行动。洪武年间多次新修或维护水利工 程。“洪武元年修和州铜城堰;四年修兴安灵渠;”[6]洪武六年、八年、九年、 十四年、十七年、十九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二十五年、二十七年、二十 九年、三十一年都曾新修或维修水利工程。三十一年间有十四年兴修或维护水 利工程,如此频繁在我国古代是比较少见的。 明太祖不仅兴修水利,还专门设立官职专营水利。戊戌正月,太祖高 皇帝命康茂才为营田使,上谕之曰:“比因兵祸,堤防倾民非耕耨,故设营田

腾讯文库明太祖时期抗旱救灾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