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并会画图表示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及 昼夜长短的变化。.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教学重点和难点】.正午太阳高度及昼

3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并会画图表示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及 昼 . 夜长短的变化。 2 .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 2 阅读和画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 【教学媒体】 3 地球仪个、投影仪、投影片、带小孔的纸板。 1 【教学过程】 【复习】地球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 请每个学生利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旋转投影片】直射点移动和极昼极夜现象的关系图。 【提问】直射点位置和相应时间、节气名称。 【导入新课】学生通过观察投影片的旋转,说出直射点位置和极昼极夜 的关系。 【提问】由于直射点的移动,会引起某地昼夜长短的变化。举例说明北 京地区一年中是否也有类似的变化?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随季节变化的现象? 同学讨论、回答。 【讲述】 树叶凋零,人们衣着的变化都是随着气候的冷热变化而变化的。 四 季最主要的区别也体现在冷热的差异上,如春暖、夏热、冬寒。大家还知道一 天之 内也有冷热的变化,早晚凉,中午热。大家都知道这种变化与太阳的日出、 日落密 切相关。可是,一年中同样是中午,夏季和冬季的温度明显不一样。这又 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解决的内容。 【板书】公转的地理意义 3.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旋转投影片】月日的日照图。 1222

腾讯文库《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