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二学期金太阳五月联考高三语文考试卷
2023年其次学期金太阳五月联考高三语文考试卷考生留意:.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
2023 年其次学期金太阳五月联考高三语文考试卷 考生留意: 1 .150150 本试卷共分。考试时间分钟。 2 .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 .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 35 一、现代文阅读分) 39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分)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中国古代的尚象观念从《周易》起先。易象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是审美意象的源头。伏羲通过对自 然 万物的仰观俯察,探究出了万物的变更规律,并取万物之意,创制出了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 雷、 山、泽的八卦图,以象喻意。八卦如此,审美意象的创构同样如此,两者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的结 果。王羲之《兰亭集序》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 乐也” 的说法。这种游目骋怀,正是在俯仰体悟之间获得审美的愉悦。通过仰观俯察,主体在立象尽意之 中进行审 美的体悟和创建。 中国自古以来的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体验方式和创建方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观物取象包含着审 美 的观照方式,其观其取,都体现了古人的尚象精神。立象尽意乃以象见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在上 古的 器物和艺术创建中,主体观物取象的目的在于制器和创构艺术意象。 《周易•系辞上》所谓“制器者尚其象”,《左传•宣公三年》所谓“铸鼎象物”,说的都是尚象制器。从 史 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起先,中国的器物创建和艺术创建都体现了尚象的精神。 象是感性生动的,以其张力不断生成和创构。观物取象本身不仅是一种感悟方式,而且还借助想象力 进行 意象创构。同时,象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借助于虚实相生等手法,使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得以呈现。 汉字中包含着尚象的特征。汉字如诗如画,是以象形表意为基础的文字,包含着意象的形态及其组合, 体 现了审美的思维方式。汉字都在不同程度上以象表意,是观物取象的产物,从自然和社会中提取物象和 事象, 充溢着情趣和意味,借以表意,具有直观性和象征性的特点。在用字的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 栽着主观的 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和运用,促进了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 这种审美特点, 尤其表现在作为文字运用的诗歌等文学作品中。 审美的创建包括器物的创建和文学艺术的创建,取象于自然中的物象和社会生活中的事象,在此基础 上主 体能动地进行拟象,并且借助想象力进行象的组合和创建。拟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增加了表达的张力, 由此创 构而成意象,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使象具有类比和象征的意味。早在史前时代,玉器、陶器和岩画 创建就为我 们供应了大量意象创构的物化形态。其中的象生造型,往往带有象征的意味。意象创建的思想 从《周易》的“观 物取象”“立象以尽意”起先,发展到南北朝《文心雕龙》“窥意象而运斤”,意象从而 成为文学艺术的审美 范畴。 (摘编自朱志荣《论中华美学的尚象精神》) ( 1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分) A. 伏羲创制的八卦图与后世审美意象的创构都是实行以象喻意的方法,两者的结果都是“近取诸身, 远取 诸物”。 B. 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立象尽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因此说观物取象、立象尽意是 审美方 式的体现。 C. 汉字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取决于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与运用,这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表 现得尤 其显明。 D. 器物的创建和文学艺术的创建都是审美创建,都包含取象和拟象的过程,两者的区分在于有无借 助想象 力进行组合和创建。 ( 2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 文章第一段用《兰亭集序》中的相关说法,论证俯仰体悟可获得审美愉悦的道理。 B. 文章其次段引用《周易》和《左传》中的内容,论说观物取象是审美方式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