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孙灵成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 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 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 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 里澄澈的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对古诗词也有了一定的积累,这 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认识到的是,古诗词离学生生活的时代环境相差太远, 学生难以理解古诗的情景内涵。因此,教学时,务必要拉近诗人、文本与学生的距离,采用 多种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古典诗词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诵读、 审美和想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对学习祖国优秀传统 文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背诵古诗。 2.“”“”“”“” 了解古诗大意,抓住寒雨连江楚山孤冰心玉壶等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3. 积累送别诗,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积累送别诗,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 了解古诗大意,抓住寒雨连江楚山孤冰心玉壶等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1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读诗题 1. 导入: 师:同学们,看得清图片上的三个字吗?(板书:芙蓉楼)江苏镇江的芙蓉楼上有这样 “” 一幅楹联:楼上题诗,石壁尚留名士迹;江头送客,冰壶如见故人心。通过预习,我们 “” 知道谁在江头送客? 生:王昌龄。(板书:王昌龄) 师:送的又是谁呢? 生:辛渐,王昌龄的同乡好友(板书:辛渐) 2. 背景:

腾讯文库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孙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