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安徽省宿州市解集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1年安徽省宿州市解集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成语修辞中的汉文化成语的产生与使用也是汉族人民修辞活动的一部分,不少成语

年安徽省宿州市解集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 2021 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成语修辞中的汉文化 成语的产生与使用也是汉族人民修辞活动的一部分,不少成语是语言中的活化石,它 们大都来源于古代,贯用于古今,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汉语成语数量大、内容丰 富、使用普遍,反映了汉文化的方方面面。。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达,铸定了中国文化具体务实的传统。章太炎所说的“国民常 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较准确地刻画了以农 民为主体的中国人“重实际而默玄想”的民族性格}z}。这也影到了中国人的说话方式, 简洁具体,有理有据。这个“理据”往往指的是生活事实的验证和古圣先贤的经典论述。 这种具象思维,使人们在言语活动中,遇到稍微抽象的东西,就把它具体化。汉语成 语多用比喻、摹状,就是这种具体化的反映。“危如累卵”(比喻)让人头脑中浮现出“许 多鸡蛋垒在一块儿,随时可能崩塌”的画面。“磨刀霍霍”(摹状)使人仿佛看到奋力磨刀 的样子,听到磨刀的声音。 这种具象思维,也使人们想把自己的论述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中国人素来“崇 古”,古圣先贤的语言、古人的事迹,都被时间赋予了经典的地位。于是人们说话作文, 总喜欢引经据典。许多成语既是人们引经据典的成果,也是后人经常引用的“经典”。如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阮囊羞涩”(古人事迹)。 古人在具体务实的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又有追求遣词造句的新颖奇特的心理。韩愈在 《答李诩书》中提出“惟陈言之务去”,主张语言运用力求独创、新颖。可见,喜新求异 是汉语修辞活动的一个传统文化心理。另一方面,中国人以含而不露为美,喜欢含蓄曲折 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两方面都要求语言交际时“换一种说法”。古代的文人雅士,说话 作文时追求“雅言”、“美辞”,创造出许多打破常规的表达方式,促使一些修辞方式的 产生和推广。我们可以在许多成语中看到这些修辞方式的运用。 例如,说“贫困、没钱”平淡无奇,就用典故“阮囊羞涩”(用典);用“白山黑水” 代“东北”,用“苍山洱海”代“云南”(借代);截取孔子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中的“而立”、“不惑”造出成语“而立之年”、“年届不惑”等

腾讯文库2021年安徽省宿州市解集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