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探究劳动就业与工会维权工作

探究劳动就业与工会维权工作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1]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

探究劳动就业与工会维权工作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 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1]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 治问题。工会作为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合法代表,维护职工就业权是首要的任务。 面对客观的劳动就业局势,工会应当密切关注劳动就业的发展态势,积极协助政 府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并在劳动就业方面提出并实施合理可行的相关主张。 一、改革发展中的劳动就业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中国的就业压力十分沉重。党和政府始终将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战略性任务,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举措。 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大目标看,我国在劳动就业方面取得的最突 出的成就是初步形成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劳动就业市场化的进程在日益加快。 第一,就业方针及时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促进就业和培育发展劳动 力市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1980年8月,政府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配” 的就业方针调整为“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 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就业方针。为了适应新时期就业工作的 需要,1998年,政府又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和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实现在国家政 策指导下,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第二,就业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2002年,中国人口总量增长了33.4%, 同期城乡就业的总量从40152万人增长为73740万人。劳动就业总量增长了 83.7%,24年总计增加就业人口33588万,其中城镇增加了15266万人[2],充分 显示了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持续地创造劳动就业岗位的显著成就。与此同时,城 乡就业结构、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城镇就业人员的所有制单位分布结构等均呈现 出明显的市场就业特征。从三大产业就业结构看,已经从70.5∶17.3∶12.2转 变为50.0∶22.3∶27.7。 第三,就业方式发生深刻变化。20世纪90年代后期,“鼓励兼并、规范破 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方针成为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的 1

腾讯文库精编探究劳动就业与工会维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