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聚焦1.1.2.1理解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聚焦1.1.2.1理解新人教版(xx·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聚焦1.1.2.1理解新人教版 (xx·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 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 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 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 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 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 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 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 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 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 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 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 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 被引用得多,被人觉得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 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 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 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 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 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 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 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 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 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