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聚焦1.1.2.1理解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聚焦1.1.2.1理解新人教版(xx·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聚焦1.1.2.1理解新人教版 (xx·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 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 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 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 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 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 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 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 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 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 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 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 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 被引用得多,被人觉得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 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 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 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 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 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 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 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 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 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

腾讯文库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聚焦1.1.2.1理解新人教版
腾讯文库腾讯文库
search
教案
试卷
日记
论文
读后感
中考
高考
考研
雅思
托福
行测
申论
面试攻略
AI
大数据
新媒体
登记表
合同
协议
委托
美食
司法考试
求职招聘
工作汇报
入职培训
实习报告
思想汇报
调研报告
旅游攻略
读书笔记
课件
立享超值文库资源包
我的资料库

file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聚焦1.1.2.1理解新人教版付费本文由贤阅文档提供

编辑文档编辑文档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聚焦1.1.2.1理解新人教版(xx·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得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
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偏狭。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选C。A项,断章取义,其信息区间在第一自然段,根据文意“有人说到‘经’,【解析】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作者同样认为是偏狭的,因此不能说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是一致的。B项,曲解原意,其信息区间在第二自然段,根据原文可知,“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中的“核心思想”,在文本中没有体现。D项,以偏概全,信息区间在第二自然段,根据原文可知,还应关注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等。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注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查看剩余全文
复制全文
复制全文
全屏阅读
全屏阅读
下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