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两种审美主义变体分析论文

两种审美主义变体分析论文一、中国审美主义及其欧洲源头 审美主义能称得上中国现代性的一副颜面吗?审美主义,是英文词aestheticism的汉译,在长时间里曾被译作“唯美主义”。而一谈到“唯美主义

两种审美主义变体分析论文 一、中国审美主义及其欧洲源头 审美主义能称得上中国现代性的一副颜面吗?审美主义,是英文词 aestheticism的汉译,在长时间里曾被译作“唯美主义”。而一谈到“唯美主义”, 稍有历史记忆的人都会知道,这向来是被视为资产阶级的崇尚“为艺术而艺术” 的颓废思潮加以否定和清算的。现在改译为“审美主义”,这本身就表明了一种 越出以往学术偏见而予以重新反思的立场。[3]审美主义是19世纪后期在英法等 国曾一度兴盛的艺术思潮之一,它的主要代表有英国的王尔德(OscarWilder) 和佩特(WalterPater)、法国的戈蒂耶(TheophileGautier)等。从20世纪初 年起,审美主义及“为艺术而艺术”口号就介绍到中国,引发持续不断的争论, 产生过这样那样的深远影响。[4]据研究,“周作人是第一个把唯美主义者王尔 德介绍到中国来的,他也是最早推祟佩特‘刹那主义’的人之一。周作人1909 年翻译出版王尔德的《安乐王子》(收人《域外小说集》),1922年在《晨报副镌》 上开辟‘自己的园地’专栏宣扬‘独立的艺术美’,最终在小品文中实践其唯美 主义理想”。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周作人不仅把唯美主义当作艺术理想,更 把它付诸生活实践,使之贯穿于自己生命力中的方方面面,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生 活之艺术’。[5]其实,不仅周作人个人,甚至推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其他 人,也都曾心仪王尔德及其审美主义信条。在1915年11月出刊的《青年杂志》 (即《新青年》前身)第1卷第3号封面上,就赫然登载王尔德的肖像。[6]激 进的革命的文化启蒙刊物竟然以审美主义者王尔德为供师法之偶像,这不能不使 人产生联想:“五四”新文化或多或少与审美主义相关。在“五四”青年对艺术 的社会动员力量的想象中,不无道理地回荡着审美主义特有的以艺术改造人生与 社会的幽灵。确实,审美主义是中国审美现代性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副颜面。审 美现代性中的革命主义原理其实就内含着审美主义的前提:由于美的艺术可以改 造生活丑、成为生活美的典范,因而艺术革命才是合理的。 然而,从中国审美主义的具体情形角度回望其西方源头,审美主义在欧洲其 实可以有更为宽泛的内涵:不仅狭义地指以王尔德为代表的19世纪后期英法审 美主义思潮,已如上述,而且也可广义地涉及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期德国古典 1

腾讯文库精编两种审美主义变体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