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格律诗的革新与创作(上)

浅谈格律诗的革新与创作(上)陈学福格律诗音韵的革新最近,不少诗友对格律诗的创作争论不休,诸如平仄、压韵、拗救、古今读音等方面,特别是对“平水韵”和“新韵”的使用上更是观点各异,众说纷纭。有些诗友在欣赏

浅谈格律诗的革新与创作(上) 陈学福 格律诗音韵的革新 最近,不少诗友对格律诗的创作争论不休,诸如平仄、压韵、拗救、古今 “”“” 读音等方面,特别是对平水韵和新韵的使用上更是观点各异,众说纷纭。有 些诗友在欣赏格律诗的时候,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所读诗歌各执己见,妄加 评论。有些人不注意诗歌的意境,只重视诗歌的形式;或不看时代的发展,只求 墨守成规等。 现代人对格律诗究竟该怎样看待?现代人写格律诗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和标 准?格律诗的创作使用何种韵律最好?怎样才能使传统的格律诗得到健康发展? 这是目前格律诗创作和欣赏时较为混乱而又很难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想就格律诗的起源与发展、格律诗的韵律以及格律诗如何适宜现 代人的要求等方面,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格律诗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1 、格律诗的起源 格律诗起源于初唐。当时的诗人们继承了“永明体”的平仄规范,根据沈约 的“四声”划分,在句内粘对、搭配、对仗等方面形成了一定风格,使其逐步完 善。其中宋之问、沈佺期贡献最大。 “ 《新唐书.宋之问传》中记载: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 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全期,又加靡丽,回忌生病,约句准篇, ” 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以之,号为沈宋。 《唐书》中也有记载:“唐兴,诗人承隋、陈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 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好律诗。” 由此可见,宋之问、沈佺期为格律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两人可以说 是“格律诗门”的创始人! 就上述格律诗的起源本身来看,这既是对前人诗歌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又 是诗歌创作的一次重大革新和突破,也是诗歌创作史上的一次大的飞跃。 2 、格律诗的传承与发展 格律诗自唐朝逐渐定型之后,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传承不衰,受人青 睐,这是因为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平仄交错,起伏有变,读起来朗朗上口, 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并非它是古代文人所创, 底蕴深厚,深不可测,可登大雅之堂。 从格律诗的发展历史来看,其格律方面的要求变化并不大,起重大变化的主 要在音韵方面。因为格律是为了保证诗词的韵律美而固定下来的形式要求,而音 韵常常随着汉语语音系统的改变而改变。 从音韵学及诗歌的演化史上看,秦汉古音与唐宋古音不同,到了近代和现代, 语音又有变化。而诗词音韵也由古之206韵部逐步演变为“平水韵”的106韵 部,而建国后学者编写的《诗韵新编》将现代诗韵编为18个韵部,中华诗词学 1

腾讯文库浅谈格律诗的革新与创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