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商业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商业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大众文化时代文学走向个性化大众文化的流行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市场
上海市商业学校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 2020-2021 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大众文化时代文学走向个性化 大众文化的流行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市场化原则和消费主义的普及。它破除了精 英文化高贵血统的一枝独秀,并赋予大众文化经验和价值的话语以合法性,具有强烈的反 传统倾向。基于大众文化的流行,精英文化日渐式微。大众文化并非是乌合之众享用的文 化,而是大众在日常生活世界中负载并传达个人生命体验和文化价值的活化石。 作为消费社会的主导性文化类型,大众文化兼具商业生产和文化传播的双重属性,因 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多元复合的价值因子和美学质素。作为商品生产,大众文化必须严格遵 循商品的生产逻辑和消费伦理,物质主义遂成为大众文化无法剥离的价值诉求。而作为文 化产业,大众文化又必须成为负载大众感性经验和理性意识的文化母体,进而在塑造大众 文化习俗和文化心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大众文化的转向与文化观念的变革,在改变时代人文精神的同时,必然引起文学话语 和批评观念的变革。过去,文学一直被视为高雅文明的化身,它集真、善、美于一身。文 学是文明社会的“伟大的传统”,文学以诗性话语重构生命的形式,以理性之真、情感之 美和伦理之善的方式塑造国民性。现代性文学更是被赋予审美自治的权力光晕。文学以其 独特的语言、形式与结构,生成自己的本质——文学性。文学引领人性走向美与自由的圣 殿。然而,随着大众文化转向与文化观念的变革,文学不再拘泥于原有的领地,而是朝着 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大众社会的市场法则与消费文化的游戏规则,在改变文学的文化地基的同时,也彻底置换 了现代性的文学遗传密码。文学开始与市场联姻,与消费媾和,与爱欲狂欢。文学不只是 表征领域里花团锦簇的葳蕤,它也成为娱乐世界风尘不羁的浪漫。文学既沿袭体制的命脉, 传承文明的血统,又追赶时代经验的步伐,迎合大众感性的一晌贪欢。文学不再专注于纸 媒的书写空间,反而同电子媒介喜结连理,分娩出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短信文学等新的 文学样态。文学的泛化与扩容,文学审美经验的变异,最终祛除了现代性赋予文学的审美 本质主义迷魅。文学曾经风华绝代,而今却洗尽铅华。这是文学在大众文化时代必然的命 运,也是历史为人性写就的最平凡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