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奂生上城》基础知识及训练
《陈奂生上城》基础知识及训练《陈奂生上城》基础知识及训练 一、关于作者及其创作观 高晓生(1928-1999)是当代著名作家。1950年毕业于无锡苏南新闻专科学校的他曾在江苏文化部门工作。
《陈奂生上城》基础知识及训练 《陈奂生上城》基础知识及训练 一、关于作者及其创作观 高晓生(1928-1999)是当代著名作家。1950年毕业于无锡苏南新闻专科学校 的他曾在江苏文化部门工作。1954年发表的短篇小说《解约》是以新一代农民 的恋爱婚姻问题为题材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1957年与陆文夫创办《探求者》 并提出文学主张:干预生活。反“右”时划为右派,停笔20年一直在家务农, 与农民生活在一起并始终觉得自己就是一位“生活着的农民”。正因为他对农民 的熟悉、感动、敬仰、感激才有后来的“陈奂生系列小说”(《“漏斗户”主》 《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田大户》《陈 奂生出国》)和《李顺大造屋》等反映农民生活、心态、命运的短篇小说。他以 他深沉的思考,冷峻幽默的笔调,塑造了中国农民的真实形象,“用感情去影响 读者,感动读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小说分析示例 陈奂生上城是一个既平凡又值得咀嚼的关于农民的题材。作品把刚走出温饱困 境的农民与城市文明溶在一起,把物质生活上实际很低的陈奂生通过巧妙的安排 与县高级招待所联在一起,通过陈奂生在特定环境下特定的心理与行为辩证地显 露出了陈奂生身上的优点与不足。小说开始就通过“悠悠”上城的陈奂生简单的 介绍性的描述,写出他们内心的喜悦、兴奋、满足和新的希望,真可谓“春风得 意”。机灵的他乘着农闲的空当上城做“买卖”,买一顶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而始终 没有戴上的帽子,生活无忧无虑,内心充满了喜悦,甚至半夜“禁不住要把老婆 推醒了陪他聊天讲闲话”。作者紧接着笔头一转,写陈奂生的短处——在别人面 前无话可说而感到自卑、空虚与欠缺。从前因为生活贫困而痛苦,现在却感到一 种精神上的饥渴,感到自身的地位需要提升。陈奂生正是带着具体而又抽象的目 的踏上“征程”的。 因精神上的饥渴而产生的不快并不曾影响他的实际行动,一切打算有条不紊地 进行着,先就着茶摊,出一分钱买了杯热茶,啃了几块僵饼当晚餐,艰苦俭朴的 生活习性自然展现在读者眼前。货比三家之后的算计显露出生活本身还很贫穷和

